谁培养出来的?学校?学校又不是只教育他一个人,别人怎就能去工作?现在人科学的分析,能读大学毕业的,是考试高分的,不能工作的,是能力低。概括:高分低能。高分低能怎么样来的?追到教育体制上去。但怪责也是没什么用。实际上是现代人思想没有古人的有德行。有问题,总是想是别的出问题,不想想自己的原因。古人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上找下原因吧!现在的教育,分数还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长对孩子说的,多是:孩子,其他的事不要管,把书读好了就行。孩子一辈子就这个观念,读书读好了就行。切切实实的读好了,来到社会上,不行了。 这个观念是很要不得的,这样下去,知识是学到了,但德行没有修起来,福报没有培起来,反而消耗了自己的福报。德行没修,他的分别心就很重。我大学毕业,怎能干这种工作?很多工作,在他缘分能接触到的,他接受不了。德行没有修,他就高傲。看别人的全看劣的,看自己全是优的。跟别人合不来。不知道唯谦是福。一个人高傲,要折自己很多的福报的。傲是不招人喜欢的。别人见到你,都不喜欢了,又怎会提携你?折了自己很多福报却不自知。 人不能对别人没有付出,却享受着别人对你的付出。消耗的是自己的福报。学生时代,衣食住行,都是别人提供,父母付出的。福报浅的,毕业后即要磨难,为什么?欠的总要还的。读书人,回家多帮家庭做事,到学校,在完成了学业任务,多给社会做义工,或者打点工减轻父母负担。都是给自己修德培福。学生时期,工作不尽人意,别人也宽容谅解,乐意指导提携。这是快速修德培福的途径。很多这样做的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去,都是快速溶入社会,都是如鱼得水的,都是事业快速得到发展的。其中的道理还用我细说吗? 孩子是怎么样的。都是家长的观念教育出来的。如果只是要求读好书,不注重修德培福。孩子离读书无用,不远了。我们要孩子读好书,修好德,培好福。做个三好孩子。到社会上,也是自自然然的什么都好。要给你操心的机会都没有,只有给你开心的喜报。儒学家风,愿与你一起学习家庭教育。感恩你的阅读。 |
|
来自: 儒学家风 > 《儒学家风 公众平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