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山柿子大丰收,两岁宝宝陪爷爷收柿子

 昵称UZWbF 2016-10-07

每年的金秋十月,是太行山的丰收季,是太行山最适宜的季节,漫山的金黄色和红色很壮观,太行山脉的涉县刘家庄是个有着2000多年的柿子栽培历史,常年产量2000-3000万斤。这里的符山绵柿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荣誉。但采柿子、处理柿子很费工夫,一天摘不了几百斤,不如打工挣钱多,因此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做这些。图为:村民正在将夹好的柿子挂在架子上晾晒。

张大爷今年七十多岁,这是他小儿子的两个孩子,小儿子夫妻俩在城里打工,每天很早出去很晚才能回来,因此孙子和孙女就和自己在山里。张大爷说,两个孩子很懂事,我们收一天的柿子,俩孩子就和我在这里待一整天,还帮我递柿子,学着夹柿子。

两岁多的小孙女不好意思的面对着镜头。

山里的柿子做柿饼都是天然晾晒的,李大姐说尽量选取选果大,果顶平或稍突起的,含糖量高,无核或少核的品种,这样制作出来的柿饼才更好吃,然后将带有拐把的柿子逐个夹在松散的绳子上,按大小分别挂在架上晾晒,并经常翻动。

村民正在将柿子夹在绳子上挂在架上晾晒。秦大姐和我们说,柿饼的营养很丰富,含糖量高,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柿果晒干后与杂粮混合磨成的面香甜可口,山里的人老爱吃了。

村民正在将柿子夹在绳子上挂在架上晾晒。

村民正在将柿子夹在绳子上挂在架上晾晒。

村民正在将柿子夹在绳子上挂在架上晾晒。

全部挂上后,要把架子上的柿子整体检查一遍,每隔三四天要翻动一次。

村民仔细的筛选,将柿子夹好后挂在架子上。

村民认真的夹柿子,后面是一架一架挂满的柿子。

张大爷说,架子挂满后,一部分柿子他就平铺晾在自己家房顶。柿饼并不赚什么钱,但是给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和妇女多了一些收入和事情做,而且很多人还是喜欢吃这种老手艺传统晾晒的柿饼,口感更醇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