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概括能力是指一个学生对身边事物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归纳、简要复述和总结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对这能力的考核贯穿始终,可以说,凡是有语文阅读题的地方,便有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核。 下面我们就来听黄保余老师的详细解析吧! 一、概括能力从哪些方面进行考核 概括能力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是否能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中所描述的人或事物的特征。在平常考试中具体表现为,在叙事或写人文章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在说明文中要求概括出说明对象的性质、用途、功能、作用等;在写景作文中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在抒情文章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等。 ②是否能根据题目要求,简洁完整地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性复述。在平常考试中具体表现为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概括出某段的段落大意;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概括出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等。 ③是否能够用准确(明确)而又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的行为情感。这一考核,基本是融合在以上两方面的,要求在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时,虽然简洁,但必须做到能够在概括时能抓住重点和主干,用准确的语言,明确地概括出发生了什么事,讲了什么内容,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等。 以上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检查一个学生在概括时有没有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做任何概括能力考核的阅读题时,所有的出错点都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二、如何解决概括能力弱的的问题 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应当是小学就解决的事,如果到了中学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进行专门的训练。我们在这里附上《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一书中的部分例题,供家长参考: 附:语言概括能力考核题
阅读考试中的语言概括能力是指我们对身边事物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归纳、简要复述和总结能力。 我们在第一章中,已详细讲了语言概括能力题的考核方面,在这一节中,黄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通过对部分题型的分析,来掌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的练习要点。
一、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很多同学最头疼的是,同样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的试卷只给我们留了十几个字的空,根本就写不下;有的又要求我们不能超过30个字,还有的在试卷上给我们留下整整三行的空间,不知道概括到什么程度、多少字才合适。 其实每道阅读题都有他的考核点,同学们可根据试题要求的不同,在简洁程度上有所差异,下表对各类试题的考核重点和同学们需要概括到什么程度,做了说明。
上面序号1中的题是最容易的,只用答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了。 后面2、3、4中的内容有的同学也许容易记混,不要紧,大家只用记得,凡是题目中要求“简要”的,就答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便可以。 遇到后面3、4中的问题,概括中的“起因”和“结果”部分都不变,只是把“经过”部分拆得更具体些,拆成了“发展和高潮”。 等到了第4题时,把故事的“发展”拆成故事的“转折和递进”了,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与易错类型提示: 1、简洁、明确、完整,是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段落大意时的共同要求,凡是概括题丢分,都是在以上三方面出的问题。 2、除了上面序列1中的问题外,遇到概括题时,通过“起因、经过、结果”或“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基本思路依次概括,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故事内容,并且做到语言简洁; 3、“明确”不等于具体,不要在概括中出现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语言和故事细节。
三、如何概括大意
我们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放在了概括主要内容的后面,看上去不符合学习中“由浅入深”的规律,但其实做阅读题的过程,应当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的过程,这样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才会不容易偏离大方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有的同学在学习阅读时,学了很多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提取主干法”、“归并法”、“舍次留主法”、“串连法”、“摘句法”、“分类法”等,是不是学得方法学得越多越好呢?不一定,要看这方法的实用性和普遍性,普遍性越强,则越实用,越容易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说,招不在多,招不在新、放在哪都管用才行。 但上面的各种概括方法在同学们实际答题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往往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除去那些一眼便能看出段落大意的题除外,稍有难度的题就得同学们拿着各种方法挨个儿试了,如果用错了方法,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还做错了题。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对所有的难题都适用呢?有。先看事例: 假设你们学校请黄老师去讲课,通常在我正式讲课前,会由你们学校的教学主任,向同学们先介绍黄老师的情况,之后再说明同学们在阅读写作方面急需提高这一背景,然后引入到今天的讲座主题,而前面的这一切,都属于铺垫内容。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前面是经常出现的。(如果不出现,可能会很惨,黄老师会自己拿着话筒上去,说:“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非常著名的阅读写作教育专家黄保余老师,今天你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我……”台下立即倒下一片,呕吐之声不绝于耳。) 在我做讲座时,凡是大家有可能不懂的地方,我会进行具体的解释或说明。讲课完成后,通常你们学校的校长会做补充或强调。 那么,有人要你概括出黄老师讲座的大概内容(相当于段落大意)怎么办呢? 有一个非常简单,对95%以上的阅读题,特别是阅读难题都非常有用的段落大意概括办法,即:本段中凡是“介绍、背景、引入、铺垫具体解释(说明)、补充(强调)”性内容,全部删掉,把余下的内容合在一起,就是这段话的段落大意。
例题分析:
例1:请概括下面文字的段落大意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易错类型及点评:
参考正确答案:旅行鸽数量繁多。
四、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在遇上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题时,很多同学概括的要么不够完整、要么不够准确。表面上看,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道阅读题,但要是按答阅读题的思路去答,很容易丢分,所以这样的题,要按写作的角度去答题,答案会非常明了。
在我们的写作课上,我曾经和同学们讲到,写作时要想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最常见的途径有三个: 注:第2项中人物的行为包含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条目后想到了没有,从写作的角度上来看,既然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事例和侧面描述得出,那么,阅读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时要做到不丢分,分别从以上三方面在文章中查找概括就可以了。
下期小编会分享 语文阅读中考试题型最多 考得最频繁的“判定分析能力题” 小伙伴们多多关注分享哦 原创声明 本文是黄保余老师的原创内容 转载请留言授权 教师节即将来临 你打算如何表达对恩师的爱 写卡片、发短信、打电话 但是要不要来点更有创意的 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只要您在本微信平台上留言,将有机会帮您把祝福搬到“学习语文微信平台”和“语文学习论坛”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您对老师的爱,我们来彼此分享,还有20元微信红包拿哦(⊙o⊙)~~ |
|
来自: 七色阳光z4b846 > 《孙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