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读懂文章(我的实践分享)

 自陈怡派 2023-09-15 发布于浙江

六上自主学习文档已全册完成!(后台自取)

2023-09-06



前段时间,我分享了自己做的六上自主学习文档,每份文档的最后,我都添加了一个补充阅读,或是美文欣赏,或是资料拓展
如果是美文欣赏,我一般会设置三道题目——


为什么会设置这三道题目?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基本答题策略能力是做好阅读理解的三大关键。
1.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保证阅读和表达无障碍;
2.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可以确保答题有内容、有模式;
3.基本答题策略能力,可以使答题有方向、有技巧、有把握。
三者俱备,则阅读理解拿高分将不再困难。

我平时在教的是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和基本答题策略能力,但是对阅读水平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理解能力,而这一能力又可以具体分为:
①认读感知能力是指对文本字词音、形、义的辨识和把握,对句、段、篇的基本感知,也即是在限定时间内实现快速、无障碍阅读,并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它是阅读理解最基础的能力。(对应第一问:新鲜字词积累)
②理解鉴赏能力是指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鉴赏及评价作品形象、语言、主题、风格、表达效果的能力。它是阅读理解最核心的能力。(对应第二问:自选角度,赏析佳句)
③分析综合能力是指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思路、情节,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段意层意、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的能力。它是阅读理解首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实现理解深入、认识提高的重要能力。(在写人记事文章中比较常见,如果是写人记事文,大家可以把“新鲜字词积累”后再加一个“主要内容概括”)
④表达应用能力主要指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借助语言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理解和看法的能力。它是阅读理解能力得以形象呈现的有力保障。(对应第三问:阅读感悟,畅所欲言)


为了让同学们更有针对性地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三道题的基础上,我升级做了一个2.0版
读文→三阶读文。
引导学生按照“读懂·写了什么+读细·怎么写的+读透·为什么写”三大步骤读文,一篇文章读3篇,解决文章读不懂的难题。
比如说这次阅读,我没有出任何题目。就是带着同学们一起读,思路是解决三个问题:
1.写了什么❓(读懂)
2.怎么写的❓(读细)
3.为什么写❓(读透)
1️⃣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概括,从分层开始。
你和学生说,同学们,请大家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他们会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我让他们先将文本分层,哪些段落的内容相似,可以合并为一层。
然后,思考这一层写了什么?那这一层又如何概括呢,可以找关键句或者关键词,有些段落有总起句,比如《春天的楠竹林》第二段,有些是总结句,比如第四段。
那如果没有关键句怎么办,就看这一段的每一句写了什么,再进行合并。就是你要把孩子做题思考时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一一设想到,然后手把手教。
这中间涉及到如何通过找关键句概括段落内容,以及如何合并段落内容。别着急给学生答案,一定要他们自己写。写完之后,找一位水平中等的学生出示答案,其他同学帮助修改,调整,怎么完善等。(这点很重要,学生的答案不对,我从来不直接帮他改,而是让他的同伴帮忙,哪里概括得不到位,不简洁等,就算同伴只能改出一个字,替换一个词都是好的。)

2️⃣怎么写的——作者写法可取之处有很多,老师的讲解不用面面俱到,这里的讲解取决于文本特点。所以我重点讲第2段的修辞和第3段的衬托。
如果是说明文,那我重点讲的就是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特色,
如果是小说,那就重点讲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3️⃣为什么写——主旨情感,中心思想,天下景物众多,为什么选楠竹林,其独特之处,作者想传递给读者什么?
通过不断设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你不问,他可能从来不想。
下面我以《春天的楠竹林》为例,和大家分享我的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