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之谈】影像读片的分析与诊断

 willct 2016-10-07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影像诊断是以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取的图像为基础,诊断的正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各种影像的特点、影像解剖、异常征象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和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

在影像的分析和诊断中应遵循:
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的原则


1、全面观察
1)观察影像学图像前先要核对病人的姓名、检查号等,以免张冠李戴。看图时要搞清楚是何种图,X光照片、CT、MR、超声、核医学图像等。

2)要养成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观察图像的习惯,才不至于遗漏病变或征象。如观察胸部平片时,应仔细观察胸壁、肺、纵隔、和心脏、膈肌、胸膜,并根据临床情况着重对某一部分的观察。

观察CT图像时,可从上到下逐层观察各个器官或解剖部位,也可以各个器官或部位分别逐层观察,以求得到全面的立体概念。如是增强扫描时,还要看器官有无强化和强化的程度。

观察MRI时,除了像CT图像逐层观察外,还可观察同一组织或病变在不同序列、不同权重的图像上表现,以区分正常或异常、判定病变的病理性质。


2、具体分析
1)病变的部位:有的病变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肺结核,好发于上叶;骨肉瘤多见于干骺端。

2)数目:转移瘤常为多发。

3)分布: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粟粒状病灶分布均匀,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分布于双上肺,下肺野较少。

4)形状:肺不张的实变常为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形,大叶性肺炎的形态与该叶的形态一致,肺癌多为分叶状。

5)大小:骨样骨瘤的瘤巢小于37.5px,肺结核瘤多小于3 cm。

6)边缘:肺癌常边缘不清且有毛刺,肺囊肿边缘光滑锐利。

7)密度或信号回声改变:泌尿系结石常为高密度影,超声为强回声伴声影,MR显示为低信号。

8)病变器官的功能变化、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心搏动增强,多见于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减弱多见于心力衰竭、心包炎;一侧肺气肿时,纵隔常向对侧移位。

9)动态变化过程:肺炎经治疗后多在2周内吸收,而肺结核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3、结合临床: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如
1)现病史、既往史:如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破坏,病程急剧,多考虑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缓慢多考虑结核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2)年龄和性别:肺门部肿块,儿童多考虑结核,老年人,多考虑肺癌;下腹部肠外肿瘤,男性多源于泌尿系,女性多源于生殖系。

3)居住地区:某些地区存在流行病或地方病,如北方大骨节病、牧区包虫病等。

4)职业史:接触粉尘者见于尘肺。

5)临床体征:心脏杂音—心脏病。

6)其他检查:如肺见渗出性病变,痰中见结核菌,结核诊断可明确。超声检查心包少量积液优于平片。

7)治疗观察:肺部结节,随诊稳定,考虑良性,逐渐增大,可考虑恶性。

4、作出诊断:经过观察、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后,可作出诊断。所得的诊断有3种
肯定诊断、可能性诊断、现象诊断。后2种属尚未确诊,可提进一步检查意见或其它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