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益剂之补血篇

 感通天下 2016-10-07

二、补血

    适应证:血虚(心、肝、脾)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无泽;唇色淡,爪甲枯瘪;心悸,失眠;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淡红,苔滑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配伍用药:

补益剂之补血篇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方》)

    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功效:专于补血调血,使补中有行,血流通畅,以复其常。

    主治:营血虚滞——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四物汤应用源流:

      1.原为跌打损伤而拟;

      2.《局方》用于妇人胎前产后诸疾(源于《金匮要略》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3.明代始用于治疗多种血虚证候。

      4.汪昂将其列为补血首方,又称其为“血病通治方”

    现代应用:

      1.为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多用于血虚而又血行不畅的病证。

      2.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 可选用本方。

    随证加减:

      兼气虚,加人参、黄芪(圣愈汤)以补气生血;

      以瘀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改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

      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改生地,以清热凉血,川芎量宜小,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

      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使用注意:

      1.阴虚发热,大失血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2.素体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3.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补益剂之补血篇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方歌: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功效:专于补气生血,扶阳存阴,以使气旺血生。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则是劳倦以致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此类虚热证,决不能误用表散清热之剂,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

    配伍特点:重用黄芪,轻用当归,比例5:1,其义有二:其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其二,气旺血生。少用独用,力大而急,多用重用,则功分而缓。重用黄芪之意在于益气固表以挽回浮阳,若以黄芪补气生血则一般2~3倍于当归。

    现代应用:

      1、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

      2、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3、阴虚发热证忌用。

补益剂之补血篇

归脾汤(《正体类要》)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体倦食少、盗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便血,皮下紫癜,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崩漏,舌淡,脉细弱。

    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治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现代应用:1、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神经衰弱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可选用本方。3、贫血:钩虫病贫血、流产后贫血。4、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5、出血症:紫癜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6、窦房结综合征。

    随证加减: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

      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

      胃弱纳差者,加神曲、麦芽、砂仁;

      贫血,可加熟地。                 

补益剂之补血篇

补血三方比较:

补益剂之补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