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在海外市场假货泛滥!

 HAPPI0naire 2016-10-07

近年来,享有新西兰“国宝”称誉的麦卢卡蜂蜜开始大批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价格昂贵,但仍然受到国人追捧。

那么,中国市场上自诩麦卢卡标识的蜂蜜是否都货真价实?消费者又该如何鉴别?


抗菌成分受追捧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还是要追本溯源,明确到底什么是麦卢卡蜂蜜。

麦卢卡是新西兰特有的植物,在新西兰南北两岛都有分布,花期从北至南,大约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

科学研究发现,麦卢卡蜂蜜中含有被称为“麦卢卡因子”的活性抗菌成分,对人体的健康益处非常多,尤其适合有急慢性咽炎、肠胃炎、肠胃溃疡,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等疾病的人群;还能够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治疗消化不良等。


UMF与MGO

麦卢卡蜂蜜的包装上一般会有UMF或MGO的字样,并附有相应数值和加号。UMF和MGO是新西兰并存的两种认证体系,相应数值则代表蜂蜜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多少。

UMF和MGO两个标准对蜂蜜检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前者检测抗菌成分,后者检测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的含量。

UMF体系的检验机构名为“活性麦卢卡蜂蜜协会”。UMF体系授权加入的企业使用UMF和相关数值。根据UMF官方网站,目前允许使用该体系厂家有67家(其中有不同厂家隶属一家企业的情况)。

查询网址为:www.umf.org.nz/licensees

一般来说,UMF附有的相应数值有“5+”、“10+”、“15+”、“20+”数值越高,价格越贵。


年产量不足2000吨 销量却达1万吨

由于科学研究支撑,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不低。除传统蜂蜜企业外,贸易商和食品企业也涉足这一行业,其中有不法商人造假售假,在假冒蜂蜜产品上标注UMF出售。情况一度演变到销量远超产量,逼得英国零售商在真品上额外贴“安全标签”。

根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的统计,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700-2000吨的麦卢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达1万吨以上,这意味着每年市场上有至少8000吨为假冒产品,假冒产品比率高达80%。

除假蜂蜜,还有人模糊产品标签“钻空子”。比如只在标签上写“20+”,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UMF20+”的麦卢卡蜂蜜。

在一些国内知名的电商网站,除了UMF标注外,一些自称麦卢卡蜂蜜的商品还存在其他多种标注,或者干脆没有任何标注。与普通蜂蜜相比,这些麦卢卡蜂蜜的售价无一例外都高出很多。


面对国际市场乱象和包括中国在内多个进口国质检部门的压力,新西兰政府及产业协会一直在努力推动麦卢卡蜂蜜市场的规范。新西兰政府也在尝试通过法律要求规范出口市场。目前,这种努力仍处于“进行时”。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去年7月公布 “麦卢卡蜂蜜”标签暂行规则,对蜂蜜产品的定义及相关成分的含量、包装、广告等都做了更明确的规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