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案例前,得介绍下周老先生的生平,让大家有个基本了解。 周楣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安徽省一个中医世家,于2007年逝世,享年91岁。幼承家学,博览旁收,弱冠既施诊于乡里,专从事于针灸,精于灸法,著述丰硕,成果卓著,周氏在针灸学上的重大成就,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灸绳》有云:“着灸时必须使火力均衡持续,并达到一定的作用量,方能出现灸感与感传过程的各项基本规律”。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还是从周老的艾灸实例来说明。 “连续施灸三日夜,前后施灸200 小时,使患儿濒死复苏。日前有些针灸教材,规定施灸时间为20 分钟,故其效果不显也”。 患儿杨某某,女,8 岁,住砀山大寨乡后王庄村,1988 年9 月上旬,高热昏厥,抽搐,经本地医院积极治疗未效,急转徐州某家医院传染科,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住院抢救20 余日。患儿始终高热不退,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四肢痉挛,手足震颤频繁发作,口噤流涎,吞咽困难,似睡非睡,微有呻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经该院会诊讨论决定,以为痊愈无望,动员家长带患儿出院。 患儿出院第三天,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高热40.5℃,其余症状同前。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 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 15 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 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 20 天后,患儿基本恢复正常,能和同伴笑闹追逐。 至1988 年10 月上旬痊愈。前后共灸20 余日,将近200 小时,患儿已能上学。患儿父母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恢复得这样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 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从未见有单用一穴连续灸治三日夜,前后累计近200 小时者,可见灸疗的作用量是决定灸效的最大关键。由此也开了单用一穴长时施灸之先河。 现在接触艾灸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听说艾灸的作用,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如意,就开始怀疑,进而放弃艾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
很多针灸教材基本上都会建议“手持艾条悬灸每穴10-15分钟,使用艾灸器具的话时间适当延长至一倍”,这基本上算是普遍的标准建议,但是,脉脉艾灸提醒你这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所有疾病。中医可以说是经验传承为主,在这传承里,自己灵活运动、辩证分析很重要。 大家自己在艾灸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时间长短、轻重、耐受度、灸后反应等,灵活调整时间,不可千篇一律。 |
|
来自: 红ldhe3my35kn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