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

 期中第一 2016-10-07

上一章:前言:激励自我,行动起来

001

在生命最后一刻,你还会想说什么?

我们无须等到死神来敲门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随时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

几年前,我曾与心理治疗专家丹沃斯?布兰登共事,当时她让我经历了一次临终体验。

她让我想象自己弥留之际的情形:我躺在床上近乎奄奄一息,感受即将告别人世之际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随后,她让我设想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一个一个叫到身边。当我在脑海中勾画出朋友和亲人前来探望的情景时,我必须大声向他们倾诉。我必须大声告诉他们,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最想让他们知道什么。

在跟每个人说话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断断续续。不知是什么缘故,我觉得自己简直就要崩溃了。泪水模糊了双眼,一股强烈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并非在悲叹我的生活,而是在为失去人间之爱而痛心。更确切地说,这次体验,让我拥有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爱的交流。

在这次艰难的体验中,我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宝贵的东西。例如,我对孩子们怀有那么美好的情感,却深埋心底从未亲口告诉过他们。

体验结束时,我的情绪已经完全失控,放声大哭起来。然而,当我慢慢恢复平静之后,一件美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头脑突然变得清醒无比。我突然明白,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最牵挂和最关心的人到底是谁。生平第一次,我对乔治?巴顿的名言有了如此透彻的理解:“死亡远比生命更令人激动。”

从那一天起,我就发誓,决不会在任何事情上听天由命,要把所有的情感都亲口说出来。我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光,就好像自己下一刻就会死去。一次临终的体验彻底改变了我与人相处的方式。因为我领悟了其中的精髓:我们无须等到死神来敲门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随时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

几年以后,当我的母亲躺在图森市一家医院中奄奄一息的时候,我匆匆赶到医院,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我是多么爱她,多么感谢她为我付出的一切。在母亲告别人世的那一刻,我异常悲痛的心情,因为之前的举动而缓解不少。因为就那么短暂的几天,我感受到了我母亲留下的所有宝贵的东西。我把它们视为爱的精神铭记在心,直到永远。

父亲患有慢性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已经很难再开口说话,面对面沟通并不容易。于是我在一年半之前就开始给父亲写信、写诗,感谢他为我所做的一切,颂扬他伟大无私的父爱。幸运的是,父亲一直坚持读我写给他的信件和诗歌。有一次,我给他寄了一张父亲节卡片,上面是我自己写的一首诗。收到卡片后,他给我打了个电话,高兴地对我说:“嗨,我猜自己是个挺不错的父亲吧!”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曾告诫我们,不要在告别人世的时候还紧闭心扉。他在诗中写道:“当心灵被锁在岩洞中,爱之花将在地狱中生根发芽。”

一直假装自己不会死去,会妨碍你享受生活的乐趣。就像一名篮球运动员认为比赛永远不会结束,那他的斗志也会松懈下来,而整场比赛也变得索然无味,全然没有了乐趣。没有结果的比赛,不是真正的比赛;没有意识到死亡,便不会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

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一直在假想生命的旅程没有尽头。我们一直在作计划,总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都寄托在一个虚幻的海岛上,著名励志演说家丹尼斯?魏特利把它称为“未来之岛”。我们发现自己总在说“将来有朝一日我要做这”“将来有朝一日我要做那”。

直面死亡,不必等到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设想自己在弥留之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种想象会带来矛盾的冲突: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勇敢地迈向自我激励的第一步。诗人兼日记作家阿娜伊斯?宁曾经写道:“真正活着的人,无惧死亡。”

也正如著名音乐人鲍勃?迪伦在歌中所唱的那样:“人们不是在忙着出生,就是在忙着死亡。”

上拉阅读下一章

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