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位艺术界的超级劳模

 第一收藏 2016-10-08


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他曾是一位旅欧的深造者

孜孜不倦,技融中西

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美

他为世界留下了众多不朽之作

而名垂画史。


他的名字也许你并不陌生——徐悲鸿


在他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中,塑就了他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田横五百士  349×197cm  布面油画  1928-193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作品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正是有感于田 横等人"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高 节"。欣赏这幅巨作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作者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

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国画《九方皋》。


九方皋  351×139cm 1931年

《九方皋》,把千里马遇到知己的欣喜和九方皋虽为樵夫,却具远见卓识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迫切心情通过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

徯我后 布面油画  230×318cm 1931至1933年

《徯我后》取材于《书经》,描写的是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受苦的老百姓盼望大军来解救他们,纷纷地说:“ 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徐悲鸿借这个题材抒发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心情。



徐悲鸿  船夫   364×141cm 1936年作


1937年的农历除夕

徐悲鸿在嘉陵江畔蹈蹈独行,两岸灯火已渐渐黯淡下去,在冬日的江边,一个捡破烂的妇人背着背篓蹒跚地走来。她衣衫褴楼,眼里是因饥寒交迫而绝望的光芒。望着这个可怜的妇人,徐悲鸿急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塞到那个妇人的手中。此情此景,使徐悲鸿想起远在沦陷区杳无音信的老母和弟妹,想起国破的民族。他匆匆跑回宿舍,在寒夜的青灯下,展纸挥毫,默记下那个妇人的形象,这就是著名的国画《巴之贫妇》。


巴之贫妇 1937年


《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

《巴人汲水图》真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画家以融合西洋画法的丰富艺术表现,将蜀地人民传统汲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劳作的繁重,汲水的艰辛,呼之欲出。


巴人汲水  300×62cm  1938年作 

该作品于2010年12月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现代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其另一幅同名作品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

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


珍妮小姐画像  布面油画 136×98cm  1939年 

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这幅肖像是其男友——当时比利时驻新加坡之副领事勃兰嘉委托徐悲鸿而作。此画完成后,勃兰嘉为徐悲鸿的艺术才华赞叹不已,并专门举办了盛大的画作揭幕仪式。珍妮小姐本人也是对其喜爱有加,她在画作完成之后也慷慨解囊,尽一己之力捐款救国,在当时也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酬四万新币,应为此一时期于南洋募捐中画酬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


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

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愚公移山  设色纸本 144x421厘米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叙述了愚公为了搬走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移山图》取自这个故事,描绘了愚公率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


这幅巨制神作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历时三个月绘制完成的巨幅设色水墨画,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直接用全裸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绘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愚公移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徐悲鸿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


九州无事乐耕耘  150×250厘米  1951年  (2011年12月中国保利,2.668亿元成交)

这是一幅农耕题材作品。让人体味到普通生活的伟大之处,告诫世人不论年纪多大都要去努力去拼搏、奋斗,才能得到自己的收获。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 1200余件,他一生收藏的唐、宋、元、明、 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 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说,“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鉴宝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