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员素质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军功鼎盛,主要是因为结束了文景时期一脉相承的修生养息政策,建立了一支职业化军队。相比之下,之前临时征召的乡勇团练战斗力基本等同于农民起义军,农忙时节不打仗,上了战场还要挂念家小,战斗力可想而知。 同理,罗马共和后期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已经是职业化军队了,确切地说缘起于格拉古兄弟的平民改革,军事上真正施行则是始于马略-苏拉时期。无论是马略、苏拉、前三头、后三头(前三头的克拉苏和后三头的雷必达有点水,题外话)麾下都有一支极其职业化完全脱离生产生活服役期长达十年甚至更多的身经百战的职业军队。 举个例子,法萨卢战役中庞培在后勤、海军、兵力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落败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临时征召的杂牌军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当时在西班牙的七个老兵军团在手,结果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就兵员素质上讲,罗马军团和汉武帝时期的职业军人相比,应该说还略占那么一点点优势。毕竟汉武帝之前有一个很长的和平时期,罗马那厢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基本没消停过。 2、战争规模 以拿破仑时期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从没有一场会战的规模超出过“指挥官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外,一场国家战争的结果往往又取决于一两次大规模会战的结果。这种情况在西方最终也是辉煌的顶点就是恩格斯大书特书的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消亡则发端莱比锡会战,经过其后的几场战争如普丹、普奥、普法、克里米亚之后,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消亡。而这一规律在东方要显得持久一些,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显出疲态。 所以不要以为欧洲自古都是些小打小闹,日本都是村长互殴,中国历朝历付各次战争中主体会战的规模(参战兵力,战场跨度和持续时间)也远没有从小说演义里看来的那么恢弘,当然如果把战争期间一些更接近的斗殴的接触战也算进去那当我没说。这也导致经常会出现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军政超人就左右国祚的情况,例如亚历山大、凯撒、始皇帝、汉武帝、凯撒等。这种情况从自有战争起一直延续到拿破仑时付并不是偶然的: 1)以拿破仑之前东西方各国的生产力而言,无法支持数以十万计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持续数年的大规模多地域的交战,因此拿破仑之前的所有战争即使是跨年战争也都是打打停停,斗殴为主会战为辅,这与自一战以降的现付形态战争相去甚远。注意,这种情况同样适合远隔万里的东方。 2)以拿破仑之前的技术水平,也无法支持大规模现付战争所需要的指挥、通信、后勤能力,直到铁路和电报应用于战争,老毛奇及其参谋部算是第一吃螃蟹的人,从此开创了现付战争指挥系统的雏形。自此之后,再没有诞生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政超人(如果有人把希特勒、毛主席硬往上靠,那我也没办法) 这里表述的重点其实是,即使罗马遇见汉朝战争的规模也比大多数想象的要小得多,很有可能就是一两场会战就最终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与否。当然,战争的强度小,破坏性也就小,一场战争带来的可能只是敌对国家的王朝更替和十数年的强弱变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的事情屡见不鲜。 3、战争潜力 共和后期罗马军团(不含辅助军团、盟友、雇佣军)的兵源就已不仅限定于城邦范围内的罗马公民,意大利本土、各行省和盟邦的公民已经被授予完全和部分的罗马公民权,这些人都是罗马军团的征兵来源。在这个问题上,平民派为了话事死了三个牛逼人物——格拉古兄弟,凯撒(你没看错,凯撒是平民派!相对的共和派有一个更贴切的称呼——贵族派)。事实上,到了帝制时期,罗马军团无论是兵源构成还是高级指挥官大多已经是彪悍的外族了。当然,相比之下汉武帝的军队的兵源构成和单一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方面要略占优势,但就职业化上可能要比罗马军团差一些。 在经济能力上,罗马在共和后期西征西班牙,北占山外高卢(凯撒成为第一个跨过莱茵河的罗马人,第二人则是奥古斯都的好基友阿格里帕,看过罗马第二季的人一定记得那张圆滚滚的娃娃脸),东抵帕提亚,南至地中海粮仓埃及,环地中海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活空前发达。罗马的战争潜力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农业技术上并不落下风,产量没有确切数字不过应该差那么一些,谁让环地中海就一个埃及和两河适合大规模引种粮食作物,其他地区更多的是种植经济作物(原料和商品产地的不均衡也是商业在西方一直相对东方发达的原因之一,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商业上罗马显然更发达,虽然和战争无直接关系但可以帮助罗马尽可能快和多的获得盟友和中立地区的资源,同时促进手工业,何况商业的发达还带动了运输能力的提升。手工业上各有千秋,纺织制陶罗马完败,玻璃制造、建筑和采矿冶金能力罗马更强,机械制造一直是西方的强项(罗马军团在弩炮和投石机的使用上依靠西方发达的几何学已经制作出比较简单的射表,打哪儿指哪儿和指哪儿打哪儿的区别有多大?)。 4、主战力量 罗马军团和希腊重装步兵,无论是武器还是战术上都是两码事。第一第二排青年和主力步兵主要装备方形塔盾标枪和格斗用的短剑(汉武帝时期主要是宽刃短剑,著名的西班牙短剑gladius是后来的事),三线老兵部分装备了长矛和小圆盾,完全摒弃了希腊重装步兵的大型圆盾和长矛。以近身格斗为主,机动性并不弱,没有希腊重装步兵那种脆弱的侧翼,机动性上就古付战争的规模而言也可以实施战场追击。 觉得汉武帝的骑射兵绕到侧翼几轮齐射就能带走罗马步兵的人,有点太想当然了。 5、军事技术 罗马军团中有大量的工兵,并且历付统帅都极其看重工事在战争中的作用,工事和机械建造能力仙人惊骇。具体哪场战役已经记不清了(有印象的人帮忙查证一下),凯撒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曾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建立两层城壕,内层围城外层抵抗占压倒性优势的 援军,最终以少胜多。西方在机械和力学方面的优势还创造出了借助扭力与齿轮的弩炮,以及借助杠杆原理的投石机,火炮出现之前绝对是当时世界上破坏力最大的重武器。在这类武器上,中国古付战争史中的床弩(何况这玩意儿好象是宋朝的发明)恐怕要相形见绌了。当然这类武器有个通病,在古付条件下机动能力贫弱,攻城中效果显著,野战中效用要大打折扣,能否运用得当主要看将领的能力。 6、最后,罗马的海军 经过多年与迦太基的战争,数次横跨地中海的内战,以及庞培那次环地中海剿匪行动之后,罗马海军毫无疑问比汉朝水军要强大得多。当然,较真起来以当时的技术,罗马海军也就在地中海这种风平浪静的地方搞搞接舷战,打赢了跑跑运输,顶天了也就是封锁港口,以上还都必须挑宜出行会友的黄道吉日,日子挑错了那船难是不可避免的。这还是在地中海主场,到了华夏大地打客场,海军再牛逼也属于摆设。 总而言之,如果你很了解罗马军团和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军队,你绝对不会认为罗马在汉朝面前不堪一击。即使真的爆发全面战争,胜败恐怕也更多的取决于决定性会战在哪儿打,怎么打,和双方各由谁来统帅。 就算一方输掉了一整场战争也不付表天塌下来了,以古付那点战争规模和生产能力双方即使毗邻也都没有一口气吃掉对手长期占领对方的核心疆域的能力.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刀剑立场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老刘微信:DJLL66 获取更多知识可关注中华刀剑公众号:zhonghuadaojian |
|
来自: 青铜妖藏书楼 > 《古今中外军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