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是科学之母?

 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2016-10-08

哲学是科学之母?

2016-10-07 

「哲学是科学(学问)之母」这种说法有各种用途,例如为自己穷极无聊的文章起个看起来有深度的头,或者在辩护自己明显没有前景的科系价值时进行最后抵抗。甚至,它经常成为战类组的先锋兼游击,在炮火中窜进窜出。然而,我相信这种说法无法在讨论中为哲学价值提供任何支持。首先,它的模糊歧义本身常常反而暴露了说话者思虑不周。再来,不论我们如何同情地理解它,它仍旧要么是错的,要么无法提供我们理由相信哲学对科学有价值。以下,我讨论「哲学是科学之母」的三种可能意涵,并说明它们都对想要为哲学护航的人没有帮助。



1. 哲学是理解科学的基础                



假设有一个气急败坏的哲学人这样主张:


「哲学是科学之母!」

这时,任何具有基本思辨能力的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会是:


「『科学之母』是什么意思?」

毕竟「科学之母」不是具有约定俗成的明确意义的日常词汇,也无法依照字面理解。要是没有进一步厘清,没人能肯定说话者到底想说什么。然而,可以确定的是, 不管这里的「科学之母」是什么意思,它都必须包含一些很有价值的性质,使得身为「科学之母」的哲学伟大得能让哲学人保住面子。


然而,「科学之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可能的定义是:


说X是科学之母,就是在说:X是其它所有科学的基础,要是不懂X,你就不可能懂任何一个其它科学。


这个「科学之母」的定义确实够伟大。如果哲学是这种科学之母,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敢说哲学没有用。然而,这个定义救不了哲学人,因为在这种定义之下,「哲学是科学之母」这个主张是错的。理由很简单:就算你没念过哲学系,完全没碰过哲学,你依然可以理解其它大部分的科学,甚至还学得很好,所以,哲学不会是其它所有科学的基础。(当然,这并不代表哲学训练无助于增加你的理解力和逻辑推论能力)


有人可能会说,哲学是所有思考活动的总和,不管是数学还是心理学,都需要用到思考,所以哲学的确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要是你不懂哲学,就不可能理解其它科学。我同意所有科学都需要思考,但这没办法替哲学系辩护。这里的「哲学」被廉价化成「思考」了,当你在这种意义下说「哲学」很重要,你其实是在说思考很重要,而这没办法被拿来为哲学系学的那种「哲学」背书。


2. 科学是从哲学来的                



另一种「科学之母」的可能定义是:


说X是科学之母,就是在说:在历史上,所有其它科学都是从X分化出来的。

在这种定义下,「哲学是科学之母」的处境和它在上面那种定义下的处境刚好相反:它应该可以算是真的,但即使如此,哲学也依然没什么了不起。


要是你回顾历史,应该确实会发现,所有科学都始于哲学思考:探究运动和变化的物理学始于泰利斯和亚里斯多德;心理学之父是哲学家William James,剩下的无法继续列举,因为我对科学史只知道这一丁点。


然而,就算所有科学真的都始于哲学,这又代表什么?


让我们换个方向,想想一门科学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有一群人对一群特定的现象(物体总是会落地)感兴趣,想要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好奇)


一开始,他们先乱猜,例如猜说是物体本身喜欢的位置促使它们这样移动,石头喜欢躺在地上而非停留在半空中,所以要是你「强迫」石头停在半空中,它会一直挤压你的手,直到你手酸得不得了把它放下来为止。(古希腊哲学)


后来,几个比较聪明的人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关的计算公式,他们拥有这些独特的专业的研究方法之后,就不再瞎猜了,开始老实地计算和验证理论。(物理学)


为什么其它科学始于哲学?不是因为哲学特别厉害,而是因为在历史上只有哲学缺乏独特的专业的研究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还没找到自己的研究方法因此只好成天瞎猜沉思的人做的事情在别人眼里看来都跟哲学家没两样,所以他们就统统都被当成哲学家。「所有其它科学都始于哲学,因此哲学是科学之母」这句话不是在恭维哲学,而只是在说:哲学家做的事情在别人眼中看起来跟其它科学在最原始最简单的时期做的事情差不多。


要是你看到一个人在古希腊的大街上一边沉思一边喃喃自语,你基本上无法区分他是1.哲学家还是2.因为微积分和运动定律还没被发明所以只好在那空想的准物理学家(事实上,这些看起来的相似性也造成古希腊双主修哲学和科学的鼎盛风气,事实上当时还设有专门给这些人修的「自然哲学学程」,但是这也跟哲学有多伟大没有关系)。



3. 哲学研究的是科学的基础                



第三种尝试:


说X是科学之母,就是在说:被其它科学当作预设完全不加以质疑的命题,常常是X研究的对象,因此,哲学研究的,常常是作为其它科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在这种定义下,哲学确实可以说是科学之母(虽然这也显示说话者的选字品味有问题):生物学家预设归纳法是有效的,但哲学家质疑;物理学家预设原子存在,但哲学家质疑;数学家预设「1+1=2」是毫无疑问自己证成自己的事实,但哲学家质疑。然而,就算这些都是事实,哲学为什么就比较伟大?哲学家质疑别人预设的前提,不管这是源自于独特的兴趣,还是源自于对知识(超乎实际需要)的高要求,都是哲学家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无关,也不会让哲学家做的事情因此就比较有价值。



后话            


确实相信存在有有道理的,藉由哲学和其它科学的关系来说明哲学的价值的方法,例如说,科学家需要哲学家帮忙,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的科学成果能不能作为人没有自由意志的证据,或者哲学家让科学家有明确的判准指认伪科学。


但当哲学人以上面那些「哲学是科学之母」的主张为哲学护航,却往往恰好说明了自己根本不了解哲学的内容,以及它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并且欠缺哲学训练能带给你的最珍贵礼物: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概念,并做出严谨推论的能力。以这种想法出发,这篇文章和其它藉由厘清字词定义解决问题的思维,还比较能说是哲学训练价值的展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