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

 陈千上万 2016-10-08

《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以铜陵市图书馆为例》序言/吴建中

(2016-10-08 11:39:15)

进入新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不仅体现在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投入逐年增加,办馆条件、服务水平逐年提升,更体现在社会公众对图书馆期待不断深化,图书馆内涵不断嬗变。我们高兴地看到,图书馆正在经历从“重物”向“重人”的转变,从“重书”向“重知识”的转变。我们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图书馆、第二代图书馆与第三代图书馆。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藏书与阅览区域一般是分开的;第二代图书馆以开放为特征,实行开架借阅,读者可以自由徜徉于书架之间,但第一代和第二代图书馆仍然是以书为基础的;第三代图书馆是超越书、超越传统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激发社群活力,扮演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的角色。
多年来,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业内人士从多个角度和视域进行理论总结,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图书馆一直扮演着引领和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城市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即将召开之际,《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以铜陵市图书馆为例》一书的出版,适逢其时,恰到好处。本书不仅是我国城市图书馆发展的一次大检阅,汇集有十一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图书馆发展案例,而且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独特的“铜陵经验”:一座平凡的城市所打造的不平凡的公共文化服务景象。铜陵地处我国中部,在近年来城市转型与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如此,本书还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对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并与全国十八位专家、学者和图书馆馆长围绕图书馆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深刻对话,内容涉及到图书馆理论、体系化建设、图书馆创新、图书馆治理、图书馆业务、技术与未来趋势等诸多方面,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当今背景下我国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样式和图景,以此纪念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召开,颇具匠心。
当我在2015年底广州年会闭幕式上听到安徽省铜陵市获2016中国图书馆年会举办权的消息时,脱口说了一句“没想到”,以前几届年会都是在发达城市举办的,尤其是广州年会,把年会办到几乎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地步,那铜陵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看了这本书,我真的有一种“没想到”的感觉。
这本书已经给予我们答案:铜陵的精彩不仅在年会之中,更在年会之外、年会之后。
是为序。

吴建中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
2016年10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