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不对,吃再多再好,也会贫血

 TMT100 2016-10-08

大鱼大肉,怎么还有贫血,原因是这样的

很多的人有一下误区,认为只要自己吃得好,天天大鱼大肉一定是不会得贫血这个穷人才会得的病的,这其实是不对的,这只要了解贫血的类型后,大家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自己吃得好还是会得贫血。

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疾病。据WHO调查发现,全世界约有3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据2000年我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儿童的贫血率为12.3%,农村儿童的贫血率为26.7%,孕妇的贫血率则高 达35%。

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铁量摄入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儿出生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儿在出生4?6个月后,体内贮存的铁已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少的乳类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障碍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可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取决于铁在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3、慢性失血

长期因各种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体内总铁量显着减少,导致贫血。

人体贫血时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眼结膜苍白,重者可出现食欲缺乏、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等;婴幼儿严重贫血时可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化验可见血红蛋白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常在6%~10%,属低血红素小红细胞性贫血。

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婴儿应及时添加富含铁质的辅助食品,孕妇与乳母应补充足量的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以帮助铁的吸收。由于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一般较低,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高,所以应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肉与肉制品、鱼和鱼制品等。此外,也可食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面粉、食盐、固体饮料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由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与吸收所造成。维生素Bl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作用,若缺乏则导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原始红细胞的成熟。在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地比较多见,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者很少见,恶性贫血尤为罕见。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应保证食物中有一定量的叶酸与维生素B12。

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肝脏、小麦胚芽中的含量最丰富。而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2,特别是草食动物的肝、心和肾,其次为肉、蛋、奶类。因食物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维生素B12只有在胃液的作用下才能游离出来,其吸收需要胃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的协助,所以对胃酸缺乏者应考虑注射维生素B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