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鲜为什么容易亏钱?

 拓今德能 2016-10-08
分享人:曾玺

湖北方信恒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营生鲜果蔬批发,社区零售连锁

时  间:周三晚上(12.10晚)

地  点:新农堂铁杆会员微信群

主  题: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形成的特殊性

(加入咨询:13616512790)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现阶段,生鲜农产品作为商品在实际流通时,它的价格形成基本与我们在经济学学到的商品价格与价值规律是完全不相符的,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完全背离。这个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从微观层面来讲

目前在国内,生鲜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一个环节或者说场景主要是在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价格影响上游的收购价格也同时影响零售终端的零售价格,虽然很重要,但是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一种对手交易偶发形成的价格,与它的成本,不管是生产环节的成本还是物流成本、流通成本这些,没有太大的关系,它的价格形成主要是在交易中,由每个市场的单品的供求数量决定的。


所以很多时候,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会表现出一种我们常人完全不能理解的现象,商品质量或者说外观越好的时候,它价格反而越低,而很多时候价格越高,它产品质量反而更差一些,批发市场往往表现出这样一种特性。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特性?当市场上某一个品类或者某一个单品供求量非常充足的时候,我们的采购方可挑选的余地非常大,这个时候产品的供应非常充足,价格非常便宜,这样你挑选到质量比较好的货的机会更大。而相反,这个单品在这个区域市场量很少的时候,它的价格猛涨,这个时候你没得挑,所以很多时候质量很差,只要能够吃的东西,还有食用价值的这些东西,它价格非常高,还要去抢才抢得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一些生产环节的种植者、养殖者,他们很多时候丰产不丰收,看着这个蔬菜长的很好,但是收购的时候卖不起价格,赔得很惨,包括一些养猪的,经常会发生猪肉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这种情况,每年都会上演。


所以目前这个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生产者和批发业者,尤其批发贩运商,是整个产业链最悲催的两个角色,这些批发贩运商在采购的时候像博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到了销区市场的价格会高还是低,所以说很多时候刚开始要投入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到了销售的时候非常悲催。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我们整个产业链从业者从生产到批发到终端零售,基本上都是以个体户形式存在,从业者之间的信息没有一个交汇,没有一个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很多时候都是在盲目地生产、盲目地采购、盲目地流通,到了最后终端市场的时候,它的量肯定是受限的。生鲜农产品有个特性,它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必需消费品,但是我们不会因为价格低就多吃多少,当然也不会因为价格高我们就不吃,所以很多时候批发市场很多菜很多水果,就是再便宜也卖不出去,只有烂在那里。


 我们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农业部、商务部,它没从国家层面进行一个宏观的规划和调控。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单品从南到北,从海南岛一直到哈尔滨,全国各个地方都可以种植,如果这个不通过国家层面进行规划的话,这个矛盾永远都不能很好地解决。


比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更发达的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规划都实行的半市场半计划的一个政策,这一点值得我们政府部门学习和效仿,但同时我们新农人更要意识到,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必须也只有政府通过国家层面来系统布局才能解决,而当前政府在这方面是很缺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高估自己或一个企业、一个协会或一个地方政府的能量,不要以为自己懂点什么高科技、什么互联网就能解决问题。


生鲜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特殊性对新农人的警示:

分享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形成的特殊性,主要是提醒新农人,尤其是跨界过来的,牵涉到生产环节的这些新农人,他们都有高大上的情结,刚投身进来就搞有机农产品,生态农业。他们觉得有了好东西就不愁卖,或者说一定有好的回报。据我了解,持有这种理想主义观点的新农人,应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摔跤摔得头破血流,亏本亏得非常惨,主要是节奏和程序上都有问题。


第二部分·从宏观面来说

按商品的价值规律来说,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很多时候表现出它的价格与他的价值是完全背立甚至是一种畸形的背离。


我们到国外去旅游,稍微关注一下就会知道,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说美日欧包括韩国、台湾这些地区,在食品这个品类里面,蔬菜价格相对来说是最高的。


为什么蔬菜价格最高?因为蔬菜这种东西,它很多时候必须要靠人工去采摘、去清洗、去包装,粮油肉等其他一些大宗商品,都能通过机械化的大规模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所以在日本、美国,鸡鸭鱼肉包括一些豆蛋奶,价格比国内都要便宜,但是它的蔬菜价格,日本要比我们贵8~15倍左右,美国的蔬菜价格比我们平均贵5~10倍左右。


目前在中国大陆,蔬菜价格是严重偏低。从历史原因来讲,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实行的是农业补贴工业,压榨农民劳动力价值来养活一大批城市居民,造成的严重不合理的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如果说我们在五年之前 ,我们所有农产品价格都低,所有通过普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一些东西价格都比较低的这个情况下,我们还能容忍,还能接受。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基本劳动力(主要分为从事农业产业链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建筑工程类的体力劳动者)的价格大体是同价或相当的,但是现在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


最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产业的畸形膨胀,从事建筑施工的民工的劳动力价格抬得非常高,对从事农产品产业链劳动的民工的价格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比价效应,国家考虑到民生问题,所以国内食品价格很多时候受到政府的一些人为的干预和调控,价格一直偏低。从而导致了这个产业链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包括我们公司的分点配送中心的用工,很多时候都请不到人,如果说工资开的太高,但是我们商品价格又没有像房地产那样涨上去。同样是基本劳动力因为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劳动力价格差距太明显,所以我们说目前的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不简简单单是因为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形成的,更是由于畸形房地产业政策和民生日用品价格政策造成了一个严重畸形的生鲜农产品价格体系。


它给产业链的从业者的一个提醒,就是我们从商品的种植、养殖到最后的物流运输包装,到终端卖场的陈列销售,尽可能做到少用工,这样才有可能盈利,让企业长久地经营和发展。


现在很多电商和物流公司,虽然营业规模也挺大,就是盈利能力有限,主要是表现在最后一公里配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很高,其实很多人还想做生鲜农产品宅配,其实照目前这个阶段,搞宅配盈利前景非常不乐观,主要是最后一公里的用工成本非常高,我们的比价非常低,盈利空间又那么小,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


总结一下,主要是两点:

 不管是生产环节的从业者,还是批发环节的从业者,一定不要想当然认为你的东西好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按照目前生鲜农产品在国内的流通情况,很多时候是会吃大亏,它的价格跟你的产品质量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宏观面来讲,生鲜农产品的比价是严重畸形偏离,所以我们要搞有机生态农产品生产或食品宅配的新农人,这方面必须要警醒,我们的生鲜农产品价格不上去,不回归到它本来应有的价值和价格水平上的话,我们真的会很难做。当然这个价格差,我估计会在五到八年左右,会逐步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和价格,不然从业者会后继无人了,我们在这之前可以先行先试,但不要盲目的进行大的投入!

(本文由新农堂会员曾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看够?那就去深圳新农堂听个够,曾玺曾总将作为嘉宾上台分享【生鲜流通环节风险和机会】,更多的好料等你去挖!

生鲜为什么容易亏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