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当国内主要铁路枢纽迎来国庆返程高峰时,一条全长七百五十多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的新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行驶在东非高原,连接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邻国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下称“亚吉铁路”)。
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右一)、吉布提总统盖莱(右四)、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右二)和多哥总统福雷(右三) 多年来,两国物流运输主要依赖蜿蜒在东非大裂谷的双车道公路,800公里的道路拥挤不堪,从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竟需一周左右。如今,将这个时间缩短至10小时的亚吉铁路,成为连接两国新的交通大动脉。 亚吉铁路,不仅是东非首条电气化铁路,更是由中国企业承建,集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融资和运营于一体,全产业链走出去的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怀着激动的心情,笔者登上了试乘列车。 “蹭坐”祖国列车 通车日中午,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有着新时期“坦赞铁路”之称的亚吉铁路首趟列车,缓缓驶出亚的斯亚贝巴勒布(Lebu)车站,沿着铁轨一路前行。此时,埃塞还处于雨季末期,窗外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行驶中的亚吉铁路列车 谈到乘车体验,从候车大厅就已感觉到浓浓的“中国风”。
亚吉铁路正式通车,首趟列车候车站牌
亚吉铁路正式通车,首趟列车候车大厅 在站台上,车站指示牌、站台边的盲道和乘务员的着装,同国内高铁乘务员制服一模一样。
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拉布(Lebu)车站站台
通车仪式上的亚吉铁路乘务员,身着中国式制服 亚吉铁路的列车,硬座车厢、硬卧车厢、软卧车厢和餐车一应俱全,车厢内部不仅宽敞明亮,内部墙体也是同国内动车高铁一样的高大上。
亚吉铁路列车硬座车厢
亚吉铁路列车餐车车厢
亚吉铁路列车硬卧车厢 听工作人员说,以后列车运行期间,不仅像国内一样,出售啤酒、饮料矿泉水等零食,还将提供埃塞国民美食“英吉拉”(一种酸味发酵薄饼,佐肉类、蔬菜或酱料食用)。
埃塞国民美食“英吉拉” 而火车票,无论是纸张还是印刷,完全同祖国的“红车票”撞脸。
10月5日,亚吉铁路通车典礼纪念车票(笔者拍自亚的斯亚贝巴,2016年10月) 在列车上,绝大多数乘客都是平生第一次乘坐火车,一名参加“试乘”的乘客对笔者说道,“以前的贫困,主要因为交通不便,如今路好走了,今后的生意就更好做了。”
参加“试乘”的乘客给亚吉铁路“点赞”,帽子上分别是埃塞和吉布提国旗 一波三折的“中国方案” 此次通车典礼,列车仅在首都地区开行。笔者在埃塞和吉布提多次走访的经历,体验到的更多是铁路沿线地质地貌复杂多样,海拔落差巨大。坐在车厢内能够惬意地一次将高原、丘陵、平原、沙漠和海洋的壮美收入眼底,离不开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匠心”。
亚吉铁路吉布提段沿线的荒漠戈壁(笔者拍自吉布提,2015年12月) 在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中国标准并不仅仅体现在设计、施工、机械车辆和监理等环节。与埃塞和吉布提两国的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中国标准,才是更大的亮点。 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濒临印度洋亚丁湾的吉布提,72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不仅地质地貌复杂多样,而且气候也变化多端。铁路在经过东非大裂谷后,沿途景色从稀少的植被逐渐变成荒漠戈壁,吉布提境内则是如月球表面那样的荒漠和火山地貌,常年风沙不断。这些对机车的空气滤清系统提出了挑战,建设方必须大幅提升标准,以便更好地过滤风沙浮尘,保证车内空气清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