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好像这个愚蠢的世界真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东西”| 那些让你嫉妒的快乐都是苦中作乐

 真友书屋 2016-10-09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231 篇文章



这是一篇主要写给经常性陷在痛苦里的人的文章。我们试着理解,为什么处境相似的情况下,痛苦更容易纠缠住你,却放过别人?



如今人们逐渐敢于公开承认一个道理:痛苦比快乐更深刻,更有力量。你的成长经历可以证明这一点,回忆那些觉得自己“成长”的瞬间,往往是痛苦记忆,挫败,失恋,与青春告别,……相比于快乐,痛苦好像更“有用”,让人变得深刻。


流行的“丧文化”也证明了这一点。马男波杰克成了新的偶像。一个总是乐哈哈的人会被当作傻子。人们看到波杰克,就像看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样子: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任何快乐都是短暂的,背后仍旧是没有尽头的痛苦。


后来人们发现,就连那些微笑着的人,也可能是个偷偷忧郁的家伙。


人是唯一一种会给自己制造痛苦的生物,并且仰仗这一点活着。痛苦简而言之就是得不到、已失去和甩不开。你的痛苦描画着你未达成的愿望,是要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所缺少的那些东西。所以,关注痛苦,强化痛苦感,就是提醒自己的欲望和缺口。


痛感和清醒相连,而欢乐却与迷幻、忘乎所以有密切关系。痛苦,或者说强化自己的痛苦,正成为一种众生合唱。人们越来越愿意以痛止痛,越来越少人聚在一起哈哈大笑,越来越多人聚在一起“抱团取暖”。


可是,只有这个法子吗?




今天,我想重提沮丧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苦中作乐的可能。


日本动漫银魂有一集的标题是,《第一次参加葬礼 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开朗 吓了我一跳》。当时,只看完这个标题,心里就有一种很意外的安全感。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健康的生命力:在哪怕绝望的时候也兴高采烈地活着。


在该痛苦的时候痛苦并没有错,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痛苦叠加得太多。如果说起初强调痛苦还有一种舔舐伤口般的安慰感,慢慢的痛苦开始互相增加,我们习惯性地忧伤,习惯性地心情灰暗。


在许多时候,一段痛苦最沉重、同时也最让人压抑的部分就是它“无法被摆脱”的感觉。这种沉重其实是一种对已知困境的夸大。长久思考痛苦,会削弱我们绝地反击的能力。


如果你处在一段痛苦中,看到那些快乐的人,可能会觉得嫉妒。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你过得好太多,而自己是非常不幸的。你意识不到他们跟你处境相似。




但是,世界上所有欢乐都是苦中做乐。


慢慢你会发现,那些嘻嘻哈哈、欢乐无比的人,并不是因为没有痛苦才能做到这一点。扒开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外衣,都会发现各种伤痕,新的旧的,深的浅的。他们并非不知道痛苦为何物,也不是没有受过伤,他们只是在这种痛苦中,没有失去欢乐的能力,并且因此没有失去痊愈的能力。


他们让自己寻欢作乐,“就好像这个愚蠢的世界真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东西”。


不要以自己的痛苦为借口,认为自己无法加入那些兴高采烈的队伍。痛苦为什么能够长期纠缠你,却轻易放过别人?事实上,你对自己的痛苦太友好了,与它产生了共鸣。因为痛苦经常与失去有关,你也可能用痛苦来替代自己失去的东西,紧抓住痛苦希望留住一丝所失去的事物的气息。这种“和痛苦一起我才心安理得”的状态,是让你无法摆脱它的很重要的甚至最主要的原因。




苦中作乐其实并不如你想得那么难,但背后面临着一种习惯性心态的变化。


首先,苦中作乐不意味着逃避或者掩饰痛苦。那种被称作“微笑抑郁”的状态,是把痛苦埋在心里,强撑着笑脸怕别人知道,这种强撑的笑脸会让痛苦像沤肥料一样变得更猛烈。其次,苦中作乐也不是说盲目乐观(毫无理由地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苦中作乐的第一步,是完全理解痛苦,接受痛苦已经发生这个事实。在这个基础上,你要鼓起自己对痛苦这件事本身的恶意。


“你偶尔有权对这世界说:去他妈的。”这是一位国外艺术家在通信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里的“世界”可以变成“痛苦”。我们现在变得对痛苦过于友好,它来的时候,我们就连忙接纳它,包容它,并且慢慢爱上它。我们跟我们的痛苦产生了太多共鸣,互相怜悯,并把痛苦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应该做的是,冷漠地对待痛苦,拒绝承认它的亲切,这样,你可能从它的纠缠中获得一部分独立性,然后用这一部分独立性来对抗它。


做到这一点,你可以摆脱你的痛苦,仍然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开始可能只有很短的一瞬,你从悲愕中脱离出来,看到街上人来人往,饭馆里嬉笑欢腾,觉得这世界还有痛苦之外的样子。利用这一瞬间去尽情地高兴,你会慢慢从痛苦手中夺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




一定要记住。你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那里看到的、让你嫉妒的快乐,都是苦中作乐。


奈保尔在他很有名的作品《米格尔街》里讲了17个在痛苦中兴高采烈的故事。贫民窟一样的街区中的智者、疯子、诗人甚至是小丑都努力的寻欢作乐,这是他们面对困境、克服困境的手段之一。


当你了解了“这个愚蠢的世界到处都是痛苦”,你就知道在痛苦中寻找欢乐是多么正常。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是你主动离开痛苦的第一步。


题图:摄影师 Katharina Jung  的作品




晚祷时刻:

“就好像这个愚蠢的世界真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