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点君要跟大家介绍一套特别的书 最近,十点君的一位朋友和孩子从欧洲旅行归来,说起一路上的风景和见闻,小家伙滔滔不绝,可问到什么地方觉得没玩儿尽兴的时候,孩子想了一下,说: “美术馆的画挺好看,就是看不太懂。” 朋友后来告诉我,她听到孩子这句话时,半是尴尬,半是无奈。 和这位朋友一样,我也是个艺术盲。 要是有一套书,能给我们这些外行家长增加点艺术细胞,又能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觉,那就完美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中信出版社的一套新书。 这套书的原版,来自法国巴黎的一家独立出版机构。 从1991年至今的25年来,这群出版人守在一栋小楼里,没干别的,就干了一件事: 每个月,为7岁以上的孩子出一本艺术启蒙书。 这个系列读物,每期一个主题,涵盖大师、流派、媒介等有关艺术的方方面面。 他们给这套书起了个有趣的名字——DADA。 在法语里,这个拟声词的意思是儿童玩的摇木马。 但在艺术圈,DADA是20世纪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运动和流派,它大胆地对陈腐的学院派艺术提出了质疑。 众多法国的艺术家、艺术教育者、艺术史学家、作家、知名插画师参与了图书的编写。 众多博物馆、艺术继承人或者收藏家,为DADA提供了艺术藏品的支持。 25年,这个系列已经积累了220多个品种,成了法国最知名的艺术启蒙读物,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1000万册。
据刘烨的法国妻子安娜介绍说,在法国,很多小孩都是读这套书开始艺术启蒙的。 “我们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看到的那些席地而坐临摹大师作品的孩子,很多人就受过这本套书的熏陶。” 安娜和刘烨结婚后,生下了两个小孩,诺一和霓娜。 她说,她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就是从这套书开始的 (点开下面这个3分钟视频,听听安娜怎么说) 十点君拿到的这套书,就是安娜说的,首次引进中国的DADA中文版第一辑。 它有5个分册,分别聚焦5位在孩子心中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被公认的最重要5位现代艺术大师: 梵高 ▽ 夏加尔 ▽ 莫奈 ▽ 毕加索 ▽ 沃霍尔 ▽ 其实,对这种启蒙书,十点君一直有个担心:因为读者一般是孩子,所以作者和编者很容易敷衍、拼凑了事,孩子不仅得不到正确的指引,还容易对艺术产生误解。 不过,在认真读完这5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把艺术放进故事 一般的艺术史类书籍,通常以时间为序,枯燥地列出要点,把艺术家代表性的作品拼起来了事。然而DADA的作者们,却是用独特的“讲艺术”的方式,在故事中讲作品。 比如,莫奈分册“莫奈的环法之旅”一章中,有这样三幅画: 《圣-达特勒斯的海滩》,1867年 ▽ 《埃特雷塔,激荡的大海》,1883年 ▽ 《美丽岛的岩崖,荒芜的海岸》,1886年 ▽ 从1867年到1883年,再到1886年,你看出莫奈这三幅画中有什么玄机了吗? 没错,画面里的人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显眼,最后一幅甚至彻底没有人影了! 这是为什么呢?在第二幅画下面,作者解释道: “在狭长的海滩上,莫奈依然画了几个渔民,那单薄的身影看上去不堪一击,真让人担心他们会淹没在茫茫汪洋之中……自此开始,令画家(莫奈)感兴趣的,就只有大自然本身了。” 再比如,梵高分册“踏着梵高的足迹”一章的配图,全部是梵高的自画像,这是其中四张: 注意到了吗,这些自画像的色调越来越亮,就像梵高其他画作的变化趋势一样。 在这一章里,正是自画像结合着文字,把梵高的一生经历简洁地勾勒了出来,孩子能直观地看到艺术家的样貌和艺术表现,如何随着生命的开展而变化。 好的语言,读多了会上瘾 如果只是故事见长,那么DADA顶多算是一套连环画。更让十点君赞叹的,是作者和译者鉴赏作品艺术细节时所用的语言。 有时,他们写下的文字,就像孩子的同龄伙伴般富有童趣—— 比如 他们这样描写 莫奈的《威尼斯总督宫》 ▽ “鼎鼎大名的威尼斯总督宫在他的画里变成了一个白色怪兽的巨大头颅,交错的兽齿浸在水中。周围一个游人也没有,仿佛都被怪兽吓跑了!” 这种想象,这种语气,妥妥的小孩儿呀! 可有时,他们鉴赏起作品来,又像在写诗—— 比如 他们这样描写梵高的 《普罗旺斯夜晚的乡间小路》 ▽ “……钴蓝色的夜空、暗绿色的柏树和金黄色的麦田:整个大自然都在这片色彩的旋涡中呼吸……画中的柏树仿佛绿色的火焰,在澄净如洗却纷乱一片的夜空下熊熊燃烧。这几棵柏树就好像在画面的右侧拉上了一道帘幕,纤长的身段和金色麦田形成的强烈对比,引人注目。” 这样的语言,没有专业术语和概念,却能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引导孩子们注意到作品的用色,笔触,和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