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李功随 2016-10-09
   壹  孔子的时代背景及家庭背景

从时代背景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时期。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代(前475一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差不多同一时期,古希腊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印度有释迎牟尼创立了佛教;我国则是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古人经常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乱象。所谓“礼”,简单地讲,是指各种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礼崩”即社会制度、社会秩序已不被人们遵守。例如,在孔子生活的鲁国,周代等级森严的制度已经崩溃,周天子说话,鲁国国君不听,鲁国国君说话,季氏家族不听,季氏家族的老大季桓子说话,其家臣阳货、公孙弗扰不听。在这样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时代,谁说话都不算数,整个社会都乱套了。

社会大动荡,按孟子的描述则是:“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统治阶级上上下下也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整个社会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激起了很多有识之士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而,提出很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由此,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我们把孔子的思想放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和思想的大潮流中,有助于加深对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的理解。

“百家争鸣”中,影响最大者当属儒、道、法三家。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儒、道、法三家都敏锐地把问题的症结找到“礼”上面。正是因为“礼崩”,原先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不断被破坏,所以才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儒、道、法三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都以“礼”为出发点。



儒家主张的是恢复“礼”。既然“礼崩”,那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让崩溃的“礼”回归到未崩溃前的状态。而未崩溃的“礼”,周代的“礼”是最完善的,所以孔子说“吾从周”,儒家的“礼”以践行“周礼”为目标。

道家主张的是放弃“礼”。既然曾经繁盛的周礼出现了崩溃,那么,即便按照儒家的设想让“礼”恢复到健康状态,接下来很有可能仍然是:“礼”又一次走向崩溃。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道家提出了更加彻底的解决方案:放弃“礼”。

面对“礼崩”的问题,儒家看到的是“崩”,所以要想办法不让“崩”;而道家的眼光更彻底,既然问题是“礼崩”,那“崩”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礼”的存在。如果消除了“礼”,“崩”的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消除一切文明,人类的所有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老子》中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即出于这样一种思考。

从思想的深度而言,道家的思想似乎更胜一筹。但谁也挡不住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文明产生后,再让文明消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道家的思想尽管彻底,但只是理想主义,而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法家主张的则是重建“礼”。面对“礼崩”,道家在“礼”上面思考问题,结果陷入理想主义的空谈;儒家在“崩”上面思考问题,结果陷入复古主义的泥潭而难有成效。儒、道之后,法家面对愈发严峻的社会现实,从新的角度思考“礼”为什么会“崩”。

原先的制度之所以会崩溃,是因为制度的运行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如果以严苛的法令为保障,制度自然会正常运行。于是,法家解决“礼崩”问题的思路是:与其让“礼”回归到周代,不如重建一套不会再崩溃的“礼”。于是,严苛的法令出现,儒家的礼制思想逐渐发展为法制思想。



法家对“礼崩”问题的解决,看似合理,但秦帝国的短暂命运,也证明法家思想的局限。

久乱必治,久治必乱,社会就在这治乱中艰难前行。古人的智慧给我们很多启迪,也给我们很多思考。

汉初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选择以道家思想为本的黄老之术治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饱受几百年战争之苦的国家终于有了疗伤和恢复健康的机会,进而,汉帝国国力很快强大起来。而国力强大的汉帝国,又不甘于道家思想的柔弱,于是又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景。

看来,儒、道、法三家思想在治国方面,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各有其局限的一面。一种思想能否行通,还要看这种思想适用于什么时代。在当时动荡的乱世中,孔子以践行周礼为目标的政治理想注定会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饱受挫折而难以实现。
 
从家庭背景上看,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原先有钱有势的贵族,地位开始没落。孔子的父亲,便是一个地位逐渐没落的贵族。

孔子的父亲叫孔纥(hé),字叔梁。字是尊称,所以史书多称孔父为“叔梁纥”。据《左传》记载,孔父不仅是一个贵族,更是一个猛男。有这样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孔父带着士兵攻打敌人城池,没想到对方打开城门,诱骗孔父军队进入瓮城,而后放下千斤闸,准备来个瓮中捉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孔父举起下落的千斤闸,得以使军队撤退。



还有一次,鲁国大夫臧纥被齐国围困,孔父叔梁纥单枪匹马,救他突围。更猛的是,突围之后,叔梁纥又单枪匹马杀了回去。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父的勇猛。我们在讲孔子的生平,为什么要啰啰嗦嗦地讲孔子父亲的故事呢。英雄的父亲,必定会给儿子种下英雄的梦想;贵族的血液,必定会给后代留下贵族的梦想。孔子思想的基点之一是“礼”,“礼”的实质即社会等级制度。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让正在崩溃的等级制度重新规范起来,此即所谓“克己复礼”。孔子的这一思想,究其本质,是站在贵族立场的。而这一思想立场的出发点,应该说与孔子的贵族身份密切相关,即便孔子小时候并未真正享受过贵族的奢靡生活。当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从自身身份的局限中走出来。所以,孔子的“礼”,最终又不局限于贵族立场,而是走向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