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论坛】学拳练武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二)

 tjboyue 2016-10-09



武术的套路练习,与基本功练习如出一辙,都属于体育训练的动力训练范畴,许多武术名家要求学拳练武的人,要重基本功,轻套路练习,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轻套路练习,并不是不重视套路,任何武术拳种,基本功单操练习,的确不会像套路那样引人入胜,套路获得的掌声,获得的万众瞩目,是满足虚荣心的添加剂,容易引导人剑走偏锋。往往基本功是套路演练的基础,基本功操练好的人,套路表演更上一层楼。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基本功一般般,套路表演也一般般,基本功好,套路演练出神入化,迅速征服观摩人的心,给人留下磨不灭的印象。所以,学拳练武基本功练习要精益求精,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品质。同时,每天还要进行必不可少站桩练习,也就是科学的静力训练,只有积累一定量的静力训练,再去结合动力训练,基本功练习才会突飞猛进。
     





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坚持站桩,从静力训练开始,并不是静而不动,只是相对于动力训练的“静”,此静表面上看是不动,人体随着缓慢吸气、呼气,带动着意念,带动着身体的部位暗流涌动,倒海翻江,为丹田锻造能量,储聚能量,提升能量。人体肌肉跟随呼吸一张一弛,与人的意念整合为一,一招一式完全与一呼一吸融合,气到力到,力到气到,练就的武术功夫达到极致。紧接着转入基本功单操练习,自然完成静力训练与动力训练相结合的练习,功夫精进,必然大有成效。特别是单操与套路的练习,一定选择在开阔的场地进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拳打脚踢,挥洒自如。
     





 通常的内家拳基本功,主要集中在形意拳的五行拳,八卦掌的趟泥步转圈,通背拳的五行掌、四劈山、紧发五手上,甚在练就进可攻、退可守,是虚步非虚步、是马步非马步的三体式步法,经过长期训练,可培养人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代接一代的中国人,都异常重视站桩,往往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此调节呼吸,积累能量,爆发新的能量。上过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武术经历十年动乱,开始重现在广大老百姓的生活里,老拳师不遗余力传授武艺给后来人,武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研习、研究、传承。但是,与我们向往的正义感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暗流涌动,一些不知是好心还是居心叵测,从来不为武术的技击叫好,而是哗众取宠,把舞蹈高难度动作,以及体操空翻与落地生根移入武术,到处吹毛求疵,用了30年时间,就将活生生、响当当的中国武术演变成为地地道道的花拳绣腿,还厚皮屎脸说是武术的创新,武术的进步。
     







武术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练武人的情操,还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确,武术纳入全民健身运动,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够健体防身,因为武术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人体参加运动的各部位,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蕴含搏击,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周身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强学拳练武之人的攻防格斗技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搏击中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练拳人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  
     




当然,不可否认武术的竞技观赏,能够丰富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无论是武术的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汉代兴起的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足以说明无论是武术套路与技巧的竞赛表演,还是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而不是民间与神仙结合,与侠客齐名的半人半神的编故事。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人们之所以有“艺无止境”之感,就在于武术的基本功练习,是一项长久的功夫训练,必须形成常态化。只有常态化,人体肌肉才会留下深刻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高境界,出现水滴石穿的好效果。武术活动能够从基本功开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全民健身常态化,武术便会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纽带。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中华武术套路,也喜爱中国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博大的武术文化在中国经过千年的演化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开放,也散播到了全世界。世界各国的人们,有的甚至不惜远渡重洋来中国学习武术,可见武术的魅力之所在。要想练好武术,除了对于武术的感悟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贵在持之以恒,万事就怕一个坚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武术大多练法都是言传身教,选择好的老师,再加上习武练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华武术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传承久远,惠及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本文作者      一杯老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