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诗联的炼句

 江山携手 2016-10-09

诗联的炼句,通常叫炼字。炼句就是炼诗句或联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又叫谓词。谓语中心词,一般是指示“是”什么或“做”什么及怎么样的,是用动词来充当的。因此,炼句就是炼动词。正如语言大师王力先生说的那样,中心词炼好了,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 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冲撞了韩愈的前导,最后韩愈就替他决定用“敲”字。

王安石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他先用“过”,又用“到”……经历了二十余次,最后定为“绿”。这个“绿”字就是炼的谓语中心词,是把形容词当作动词用的使动用法,是使江南岸“绿”。这个“绿”字,不仅是这一句的血脉,也是全诗的精髓,活现了王安石对家乡江南的热爱。

岑参的《登总持寺》中说“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这里的“低”和“小”是炼句,都是意动用法。它是说秦岭比寺的门槛低,渭川比寺的窗口小。“低”和“小”烘托了总持寺的高。

杜甫在《自襄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草堂》中写道:“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本来“渠”和“沼”是“水渠”和“池沼”,都是名词,可是诗句中是把名词用作动词。“渠”是开渠,“沼”是使清泉流蓄为池沼,都是使动用法。“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

李白的第一首《塞下曲》诗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上句的“金鼓”是进军的信号,用“随”字是最合适的,如果用“听”和“响”是听觉,就不恰当了。下句用“抱玉鞍”比“伴玉鞍”、“傍玉鞍”生动形象,因为“抱”字能充分活现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这个“抱”字炼得好。

卢纶的《塞下曲》第二句“将军夜引弓”。“引”本义就是开弓或拉弓,“引”比“拿”、“开”、“举”、“拉”更合适,更能表达拉弓欲射的动作和李将军勇武镇定的神态,为事情的高潮埋下了伏笔。

中华对联研究院2006年《佳联三百副》北京王永江题《太湖》:“水连天大梦千年,醒来几月?谁与我扁舟一叶,钓尽余生。”上联动词“醒”、下联动词“钓”炼得形象而准确。

2007年《佳联三百副》浙江曹云霖《观音洞洗心泉》一联:“心头有些许俗尘,不妨泉洗;骨底无几分觉悟,何必禅谈。”上联的“泉洗”、下联的“禅谈”的语序颠倒,这里用倒置手法炼字,最有活力。

2008年《佳联三百副》浙江朱巨成《江滨公园小景》联:“篁翻绿浪新敷粉,花褪红妆还倚云。”上联动词“翻”,下联动词“褪”,炼字精深,比拟妥贴,状物之景如在眼前。山东贺宗仪《题烟台翠苑湖沁香亭》:“放得纸鸢投水影,移来月桂沁天香。”上联的“放”和“投”、下联的“移”和“沁”这四个动词传神到位,使其意境柔美,引入入胜。

2009年《佳联三百副》山东周文举的《题双月湖湿地公园联》:“千秋怀抱一湖水,万里云缭双月楼。”上联的动词“抱”和下联的动词“缭”是炼句,显得大气、雄浑,可见风景之壮,胸襟之阔。

律诗中的联叫律联。格律诗要炼谓语中心词,撰联时的谓语中心词只有炼得更精,才能达到楹联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