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芳草 文:郑剑文
这是一条寂寞的古道,它静卧于泉州清源山西麓一片萋萋芳草之中,浸染着草木的芬芳气息。这条古道叫朋山岭古道,因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那些知名的与不知名的花草便肆意地蔓延开来,几乎把古道湮没了。 一个清朗的春日,我在清源山下一个叫竹脚村的古村落寻觅到早已湮没在芳草中的朋山岭古道,开始了一段芬芳的旅程。古道青苔重重,狭窄潮湿,一路走来花草沾衣,香气四溢。在半山岭古道,有个坍塌的古亭,几根石柱斜卧草丛中。长亭、古道、芳草,让我想起弘一法师的那句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离情别绪,那个时候尚未出家的大师可能正为情所扰,走不出那片红尘迷雾。年老的弘一法师访遍泉山晋水,也曾走过这条古道,那时长亭尚在,芳草如斯。如今,大师仍安息于古道附近一片芳草处,我想大师应也喜欢这片漫天的芳草。 舍得与舍不得是两种境界。弘一法师是一个真正舍得的人,于是他成就了一代高僧;而陈三是一个舍不得的人,于是他演绎了一段爱情绝唱。陈三的故乡就在这朋山岭后的梧宅村,也就是在这芳草湮没的古道,他与潮州的五娘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 那是南宋未年的一个初春,正值年少的陈三正满脸春光地走在朋山岭这条开满山花的古道上,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心情灿烂得如野花一样烂漫。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哥哥陈伯贤,同样也是春风得意,他赶往广东赴任广南运使之职呢!这繁花的季节似乎预示着他似锦的未来。他们走到广东潮州时恰逢元宵之夜,这异乡的元宵与故乡泉州的元宵是那么相似,一样的人如潮灯似海。蓦然回首间,陈三就在灯火烂斓处遇见那百媚千娇的五娘。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少年,一位是情窦初开的佳人,于是一对良人在灯下回眸一笑,一笑,又一笑,这南宋版的“三笑”让陈三柔肠百结,相思成灾。 天下何处无芳草,偏偏陈三就恋这一枝。为了那三笑之缘,陈三执着地在潮州城寻找他认为的前世姻缘。就在那个荔枝成熟的季节,他终于见到梦中人在一座绣楼上凭栏而立,顾盼流离。第一次是偶遇,靠的是缘分,而第二次的相遇,凭的是思想。然而,对于五娘来说,这次相遇还是有些突然,情急之下,五娘就顺手摘了两颗鲜红荔枝,又用精致香帕包着,脉脉含情地投掷给陈三,就权当是抛绣球吧!陈三的单相思刹那间有了依靠。 有了这香帕荔枝,好事也就成了一半了。然而,相见不如怀念,一见就得分离,这是最大的情伤。苦思冥想之后,陈三想出了一个苦肉计。一天,他扮成一磨镜人潜入五娘家,又故意打破宝镜,并借此卖身为奴。一个玲珑少年甘愿三年为奴,劳身已苦不堪言,劳心更是情何以堪,为了五娘,陈三可谓身心交瘁,那是情怨纠缠的三年啊!然而,苦心人,天不负,五娘更是情深意重,于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月夜,陈三五娘相约私奔,演出了一段荔镜奇缘的传奇故事。 200多年后,江南才子唐伯虎因为秋香那牵魂的三笑而神魂颠倒,他也设计卖身到华府,演出了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啼笑因缘,但他最终还是点到了秋香,结局皆大欢喜,他的追爱手段其实复制了陈三。然而,陈三五娘的结局就凄冷了许多。其实,五娘早已名花有主,她父亲黄九郎早把她许配给潮州权贵林大。趋炎附势的林家与一身正气的陈运使在官场上偶有交恶,陈三五娘的私奔让林家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于是,林黄两家合谋一面追寻陈三五娘踪迹,一面设计诬陷陈运使。 私奔既浪漫又刺激,那是许多人向往而又不敢轻为的一件事,而陈三五娘作了,而且作得那么毅然决然。当他们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地逃至泉州地界,他们的心才稍为安定,再翻过朋山岭就是故乡梧宅了,那种逃脱追逐的刺激与欣喜就淋淋漓漓地写在一对恋人脸上。他们拥坐在清源山下的一条小溪边,汲一口甘甜的清泉,看一眼熟悉的家山,丝丝甜蜜的感觉在全身洋溢着,这或许是他们相遇以来最为浪漫的亲密接触了。 然而,幸福总是稍纵即逝。当他们爬到朋山岭上时,山上的秋草已荒芜一片,山下的梧宅村正火光冲天,秋风带着阵阵令人窒息的焦烟气味从家乡的方向吹来。原来,林家已买通官府以谋逆之罪抄了陈府。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换来的是一场万劫不复的家难,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在凛冽的秋风中,俩人相拥而泣,不知何去何从。太多的磨难让五娘有些动摇,她不知此次私奔是一时冲动或是为情所驱。为试陈三是否真情,五娘趁陈三不在身边时,故意把自己的绣鞋置于一口古井边,佯装投井自尽。当陈三呼天唤地找不着五娘,最后找到井边的一双绣鞋时,误认五娘已投井,于是哭喊着投井殉情。五娘的一个小聪明使这场爱情悲剧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当陈三的身影被古井吞没后,五娘追悔莫及,也纵身跳入井中追随陈三而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后人无尽的感痛。 不久,陈运使也逃至泉州,当他在朋山岭上看到家园已成焦土时,顿感万念俱灰。他想象中的锦绣前程已在火光中烟飞灰灭了,陈三因情所困,一个冲动的举动牵涉全家的安危;而让他更不堪忍耐的是他秉持的一贯善良,却招来一场无处可诉的冤案。于是,他无念俱灰,含泪向朋山岭下的那一片已成废墟的家园拜了三拜,然后吞金自尽。 后来,村人在朋山岭上建一小庙以祭祀陈运使,也算还他一个清白名声。而陈三五娘停留过的那座木桥也被人们称为“陈三桥”,以怀念那段凄美的爱情。听说,多年以前梧宅村演了一场《陈三五娘》的梨园戏,那悲惨的结局让台下的观众伤心不已,演着演着戏棚就塌了。从此他们就再也不演这一剧目了。或许,善良的村人是不愿重提那一段伤心的记忆。 朋山岭上曾有一座古庙,名“青阳室”,如今只遗断壁残垣,据说陈三曾在那读书过。听说早些年有人在岭上发现一方陈三的墓志铭,铭文为:“吾邑世家子陈麟,字伯卿,行三,风流倜傥,工诗善文,无意仕进,时人称之。尝游潮邑,娶潮邑黄九郎之第五女碧琚为妻……元兵入泉,杀戮宋室臣僚,伯卿不甘受辱,与妻碧琚投井死。其兄运使,于归家路上,遥望家门起火,亦于朋山之顶,与妻吞金自尽。元兵入侵,举家殉焉。”难以考证这墓志铭的真伪,如果确有此事,那么被史学家争论得纷纷扬扬的陈三五娘的故事就有定论了。然而,我宁愿不信其真,毕竟这故事凄惨得难以卒视。 在朋山岭古道的尽头我们找到了运使宫的遗址,那一段段残垣断壁,那一片片的凄凄芳草,仿佛在风中诉说着什么。有几块残碑深埋在废墟里,我们想从碑上找寻一些可以佐证那些传说的片言只语,然而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难辩。千百年来关于陈三五娘的戏曲版本不下十种之多,故事结局也大相径庭,不管凄美也好,圆满也罢,都留下太多一厢情愿的加工痕迹,也留下不同时代人们对理想爱情的种种期望。有几株古老的榕树站立在废墟边,我不知道它是否见证过那段爱情? 陈三五娘的爱情绝不逊色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英台山伯死后能够化成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凄美中就有了几分浪漫的情调,也圆了人们对向往甜蜜爱情的那份心愿。我想,陈三五娘死后是否就化成了这满山遍野烂漫的山花,不然那一段短暂的爱情便过于苍凉了。 站在朋山岭上,山风过处芳草如浪,古道若隐若现地隐藏于茂密的芳草之中,那些与古道有关的故事也亦真亦幻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年春风吹拂时,这朋山岭上的芳草便如约地缤纷成一片荡漾的花海,就如刻意为装扮那一段凄婉的爱情一般。我想,或许这无边的芳草最是有情之物了。
更多精彩泉州故事,长按二维码 点上方蓝色字“泉州故事”关注,阅读更多泉州精彩故事
古道上的芳草 文:郑剑文
这是一条寂寞的古道,它静卧于泉州清源山西麓一片萋萋芳草之中,浸染着草木的芬芳气息。这条古道叫朋山岭古道,因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那些知名的与不知名的花草便肆意地蔓延开来,几乎把古道湮没了。 一个清朗的春日,我在清源山下一个叫竹脚村的古村落寻觅到早已湮没在芳草中的朋山岭古道,开始了一段芬芳的旅程。古道青苔重重,狭窄潮湿,一路走来花草沾衣,香气四溢。在半山岭古道,有个坍塌的古亭,几根石柱斜卧草丛中。长亭、古道、芳草,让我想起弘一法师的那句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离情别绪,那个时候尚未出家的大师可能正为情所扰,走不出那片红尘迷雾。年老的弘一法师访遍泉山晋水,也曾走过这条古道,那时长亭尚在,芳草如斯。如今,大师仍安息于古道附近一片芳草处,我想大师应也喜欢这片漫天的芳草。 舍得与舍不得是两种境界。弘一法师是一个真正舍得的人,于是他成就了一代高僧;而陈三是一个舍不得的人,于是他演绎了一段爱情绝唱。陈三的故乡就在这朋山岭后的梧宅村,也就是在这芳草湮没的古道,他与潮州的五娘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 那是南宋未年的一个初春,正值年少的陈三正满脸春光地走在朋山岭这条开满山花的古道上,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心情灿烂得如野花一样烂漫。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哥哥陈伯贤,同样也是春风得意,他赶往广东赴任广南运使之职呢!这繁花的季节似乎预示着他似锦的未来。他们走到广东潮州时恰逢元宵之夜,这异乡的元宵与故乡泉州的元宵是那么相似,一样的人如潮灯似海。蓦然回首间,陈三就在灯火烂斓处遇见那百媚千娇的五娘。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少年,一位是情窦初开的佳人,于是一对良人在灯下回眸一笑,一笑,又一笑,这南宋版的“三笑”让陈三柔肠百结,相思成灾。 天下何处无芳草,偏偏陈三就恋这一枝。为了那三笑之缘,陈三执着地在潮州城寻找他认为的前世姻缘。就在那个荔枝成熟的季节,他终于见到梦中人在一座绣楼上凭栏而立,顾盼流离。第一次是偶遇,靠的是缘分,而第二次的相遇,凭的是思想。然而,对于五娘来说,这次相遇还是有些突然,情急之下,五娘就顺手摘了两颗鲜红荔枝,又用精致香帕包着,脉脉含情地投掷给陈三,就权当是抛绣球吧!陈三的单相思刹那间有了依靠。 有了这香帕荔枝,好事也就成了一半了。然而,相见不如怀念,一见就得分离,这是最大的情伤。苦思冥想之后,陈三想出了一个苦肉计。一天,他扮成一磨镜人潜入五娘家,又故意打破宝镜,并借此卖身为奴。一个玲珑少年甘愿三年为奴,劳身已苦不堪言,劳心更是情何以堪,为了五娘,陈三可谓身心交瘁,那是情怨纠缠的三年啊!然而,苦心人,天不负,五娘更是情深意重,于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月夜,陈三五娘相约私奔,演出了一段荔镜奇缘的传奇故事。 200多年后,江南才子唐伯虎因为秋香那牵魂的三笑而神魂颠倒,他也设计卖身到华府,演出了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啼笑因缘,但他最终还是点到了秋香,结局皆大欢喜,他的追爱手段其实复制了陈三。然而,陈三五娘的结局就凄冷了许多。其实,五娘早已名花有主,她父亲黄九郎早把她许配给潮州权贵林大。趋炎附势的林家与一身正气的陈运使在官场上偶有交恶,陈三五娘的私奔让林家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于是,林黄两家合谋一面追寻陈三五娘踪迹,一面设计诬陷陈运使。 私奔既浪漫又刺激,那是许多人向往而又不敢轻为的一件事,而陈三五娘作了,而且作得那么毅然决然。当他们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地逃至泉州地界,他们的心才稍为安定,再翻过朋山岭就是故乡梧宅了,那种逃脱追逐的刺激与欣喜就淋淋漓漓地写在一对恋人脸上。他们拥坐在清源山下的一条小溪边,汲一口甘甜的清泉,看一眼熟悉的家山,丝丝甜蜜的感觉在全身洋溢着,这或许是他们相遇以来最为浪漫的亲密接触了。 然而,幸福总是稍纵即逝。当他们爬到朋山岭上时,山上的秋草已荒芜一片,山下的梧宅村正火光冲天,秋风带着阵阵令人窒息的焦烟气味从家乡的方向吹来。原来,林家已买通官府以谋逆之罪抄了陈府。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换来的是一场万劫不复的家难,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在凛冽的秋风中,俩人相拥而泣,不知何去何从。太多的磨难让五娘有些动摇,她不知此次私奔是一时冲动或是为情所驱。为试陈三是否真情,五娘趁陈三不在身边时,故意把自己的绣鞋置于一口古井边,佯装投井自尽。当陈三呼天唤地找不着五娘,最后找到井边的一双绣鞋时,误认五娘已投井,于是哭喊着投井殉情。五娘的一个小聪明使这场爱情悲剧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当陈三的身影被古井吞没后,五娘追悔莫及,也纵身跳入井中追随陈三而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后人无尽的感痛。 不久,陈运使也逃至泉州,当他在朋山岭上看到家园已成焦土时,顿感万念俱灰。他想象中的锦绣前程已在火光中烟飞灰灭了,陈三因情所困,一个冲动的举动牵涉全家的安危;而让他更不堪忍耐的是他秉持的一贯善良,却招来一场无处可诉的冤案。于是,他无念俱灰,含泪向朋山岭下的那一片已成废墟的家园拜了三拜,然后吞金自尽。 后来,村人在朋山岭上建一小庙以祭祀陈运使,也算还他一个清白名声。而陈三五娘停留过的那座木桥也被人们称为“陈三桥”,以怀念那段凄美的爱情。听说,多年以前梧宅村演了一场《陈三五娘》的梨园戏,那悲惨的结局让台下的观众伤心不已,演着演着戏棚就塌了。从此他们就再也不演这一剧目了。或许,善良的村人是不愿重提那一段伤心的记忆。 朋山岭上曾有一座古庙,名“青阳室”,如今只遗断壁残垣,据说陈三曾在那读书过。听说早些年有人在岭上发现一方陈三的墓志铭,铭文为:“吾邑世家子陈麟,字伯卿,行三,风流倜傥,工诗善文,无意仕进,时人称之。尝游潮邑,娶潮邑黄九郎之第五女碧琚为妻……元兵入泉,杀戮宋室臣僚,伯卿不甘受辱,与妻碧琚投井死。其兄运使,于归家路上,遥望家门起火,亦于朋山之顶,与妻吞金自尽。元兵入侵,举家殉焉。”难以考证这墓志铭的真伪,如果确有此事,那么被史学家争论得纷纷扬扬的陈三五娘的故事就有定论了。然而,我宁愿不信其真,毕竟这故事凄惨得难以卒视。 在朋山岭古道的尽头我们找到了运使宫的遗址,那一段段残垣断壁,那一片片的凄凄芳草,仿佛在风中诉说着什么。有几块残碑深埋在废墟里,我们想从碑上找寻一些可以佐证那些传说的片言只语,然而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难辩。千百年来关于陈三五娘的戏曲版本不下十种之多,故事结局也大相径庭,不管凄美也好,圆满也罢,都留下太多一厢情愿的加工痕迹,也留下不同时代人们对理想爱情的种种期望。有几株古老的榕树站立在废墟边,我不知道它是否见证过那段爱情? 陈三五娘的爱情绝不逊色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英台山伯死后能够化成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凄美中就有了几分浪漫的情调,也圆了人们对向往甜蜜爱情的那份心愿。我想,陈三五娘死后是否就化成了这满山遍野烂漫的山花,不然那一段短暂的爱情便过于苍凉了。 站在朋山岭上,山风过处芳草如浪,古道若隐若现地隐藏于茂密的芳草之中,那些与古道有关的故事也亦真亦幻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年春风吹拂时,这朋山岭上的芳草便如约地缤纷成一片荡漾的花海,就如刻意为装扮那一段凄婉的爱情一般。我想,或许这无边的芳草最是有情之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