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失败的人生”?

 梵哥 2016-10-10

立志做中国第一电台杂志 最受欢迎音频公号

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 智丰读书会


今天,那时静空我看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多年前就定居美国的中国老人,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老先生没有什么别的嗜好,这一生只爱读书。

前些日子,老先生回了趟国,去探望自己骨肉至亲的三个妹妹。本来,这应该是个多么喜相逢的感人场面啊,没想到,他和妹妹们之间却爆发了可怕的冲突。

这冲突的焦点很有意思,竟然是因为这位老人的“失败的人生”!


原来这位老人长期居住于海外,自食其力。选择当“书蠹”,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按照国内人们对成功人生的评判标准,这位老人不能算是成功人士。结果就是被三个妹妹义愤填膺的一顿批斗。因为,她们觉得,哥哥从美国来,应该就是成功人士的典范代表,可是哥哥的经济现状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值。



其实,老人刚回国的时候,大家气氛还是不错的。三个妹妹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并且都已经退休,现在都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生活。

见到海外归来的哥哥,那些久别重逢的喜悦和热情周到的招待,也让他们兄妹回忆起儿时的共同岁月。


然而,当大家慢慢熟悉起来,在酒足饭饱之后的一次长谈时,兄妹们之间却因很多年的跨国分离,生活环境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于是一场因为交流而产生的争吵就无可挽回地爆发了!


当了解明白了哥哥目前在美国的生活现状后,三个妹妹一致认为哥哥太没出息了!他们异口同声地指责哥哥,说你在海外这么多年,竟然这么不争气。具体的表现就是:哥哥没有买房子,也没有可观的银行存款等等。

妹妹们瞬间就进入了中国大妈的正常模式,她们就喋喋不休地列举了很多现实中的例子,你看谁谁谁,人家去旧金山,赚了多少钱;你再看看谁谁谁,人家去洛杉矶买了几套房子,还有别墅;你再看看你自己……



哥哥一听感觉不对味,就为自己争辩了一番。说自己这次回国,通过文学界的朋友,自费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著作。于是乎,这番言论让妹妹们更加义愤填膺起来,一起批评老人专干亏本的事情。她们说了:你自己掏钱出书?这不是傻嘛!

然后,妹妹们就说起父亲生前对哥哥这个独生儿子的期望多高啊,没想到哥哥竟然这么不成器,混成这么个惨样,真是败坏了家风!这妹妹们是越说越激动,最后竟然声泪俱下。



在哭声震天中,三个妹妹列举了哥哥十恶不赦的罪状如下:

赴美初期放弃报考当地公务员的机会;

多年来,一直在中文报馆当低薪的编辑;

挣得不多,还不理财;

经常买一次书竟然就花去数百元的美金;

…………

噢哟!一桩桩的铁证,把老先生修理得是灰头土脸呐。最后,老先生只能提前买了返程机票,怏怏不乐地就回了美国。


老人回到美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问一位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朋友。老头气得颤微微地,说:我的人生有妹妹们说得那么不堪吗?至于让妹妹们那么气愤吗?

这老先生甚至在怀疑,妹妹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六七十年代?这种吵架法就如同红卫兵当年在批斗“黑五类”一样,让他浑身冷汗直流。

说来也挺有意思,老人的妹妹们虽然都已经年过六十,可质问起自己的哥哥来,居然是那么理直气壮。因为她们自认为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那就是“恨铁不成钢”!

老太太说话的理由也是一副大公无私样,“哼!要不是为你好,我们才懒得浪费这么多的唇舌,你看!我们连自己的眼睛都哭肿了!”


哎呀!关于这件事,那时静空我真想说道说道。看来这位老先生和他的妹妹们之间,这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看来真是很大!

我觉得吧,不管怎么说,这位生活在美国的老先生起码人家是自食其力,从来没有向经济条件比他好的妹妹们要过救济。你说你们这些当妹妹的起码对自己的哥哥有个尊重吧,为什么就要揪着哥哥的“穷”不放呢?



按说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文化,这读书人应该是最受人尊重的。不是有句名言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读书人知书达礼,而能读万卷书的人,应该比一般的人更多一些人生智慧和宽容。

你看,这位老先生怎么说也是个爱读书之人,人家通过读书不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嘛,这可不是简单地用金钱就可以衡量的。从这方面来说,当妹妹的应该先肯定哥哥的才华、学识和作品,把他当成家族的骄傲才对。怎么能让一个走到人生暮年回国探亲的老人,在亲人面前受到这么大的责难。


据报道,这位老先生回到美国后,心里很难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失眠的。他不明白,妹妹们这是怎么了?说对自己是恨铁不成钢,那妹妹们口中的“铁”和“钢”的区别是什么?

那时静空我也想问个问题,难道所有的人,都必须走从“铁”变成“钢”这唯一的一条人生路线图吗?我认为,在妹妹们的眼中,一定是以物质水平来划分一个人是“钢”还是“铁”的。她们已经把这个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当成了真理。

这位老先生有句话很触动人心,他说:我活下去,靠的是穷书生的傲气,妹妹们为什么要在这上面剥夺我人生选择的自由?



那时静空想说,现在我们这些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大多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要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住大房子,开豪车……

可是,对一个70岁的老人有必要也这么强求吗?其实,老先生的一生不一定就是失败的。只要他自己安贫乐道,认为这一生值得不就可以了吗?

要知道,外在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弥补内心的“荒芜”。这金钱和物质是好东西,但它并不是区别人生是“铁”还是“钢”的唯一标准呐!


看官请扫码打赏,赏小编一块钱买冰棍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