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一种的职业 将接连消失 “你的工作将在5年内不复存在 。”人力成本日渐昂贵,裁员将成为公司缩减成本常用的手段。你的岗位如果可以轻易被取代,就不应该沉醉在“工作永远不缺的”旧经验。 机器人开始大规模取代工人 打工者失业将无可避免 郭台铭允诺不裁员,“鸿海在中国的百万员工未来不会减少”。但…
由于中国内陆劳动力成本一直较低,富士康才可以维持着近百万人的用工规模。劳动密集型工厂有很多弊端,富士康代工厂曾接连爆出员工跳楼等问题。面对转型,早在2010年,郭台铭就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富士康选择机器人有两点必要原因。
被“愚蠢的”机器人取代很可笑?或者认为机器人还很遥远? 你能想象动动鼠标就能“造”出一台冰箱吗?海尔位于沈阳的无人工厂早就建成。流水线上92名工人可缩减到1人。 面临淘汰的职业有什么特征 机器人可以代替制造业工人,如果机器人有能力从事所有人类工作。我们将怎么办?你将看到一种接一种的职业接连消失。 工作永远不会消失,但人口红利快要到头。未来能赚到钱的行业会淘汰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工作岗位。 不仅工厂,连餐厅,饭店等服务行业的竞争也将加大。甚至某些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白领工作都会处于危险之中。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具的不断迭代,对于更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受到最大影响的行业是从事体力劳动和机械、重复工作的职业。
商标、版权等业务,现在靠一个APP就可以搞定,知识产权行业的传统工作人员正在面临互联网猛烈冲击。财务系统也有相关软件可以节省成本。 这些容易被冲击的行业普遍有个特点,操作类工作和具有标准化流程。这些工作往往缺少惊喜,很少会出现意外事故。在工作中,员工缺少创造性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而那些,需要情感判断,需要大量沟通,需要不断创造的行业职位难以被撼动。 淘汰面前,如何保持从容? 有一份工作不难,想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很难。所有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所在的行业5年后会被机器取代吗?我现在的工作会不会被外包出去?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机械性的重复?每天的工作思考了多少? 如何判断自己工作有没有价值,这三点特别重要:
如何在危险面前保持从容?
机器与科技变革似乎在威胁一部分工人的就业。这些机器人在取代许多岗位,但是一部分转型的技术工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些新的技术工人操控着机器,成为有能力、有竞争力的新人才。 他们没有被曾经机械性的工作绑架,或者说在新机遇面前,他们应变的更快。 新的行业、新的职位会产生,更多的创业机会将产生。在传统行业动荡的时候,依靠新技术将产生更多的奇迹。比如台湾曾经的手机巨头HTC,手机业务濒临崩溃的时候,转战VR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未来,拥有独立思维,和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强大且独立个体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 因为,当你知道自己是怎样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活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