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批被工厂淘汰的90后,终究输给了机器?

 天承办公室 2021-08-11

近年来,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畅想正“逐行业”被实现。

据了解,在东莞一家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原来需要650名工人的车间,现在只有60人负责看线和检查,未来将减少到20人。与熟练工人相比,刚上线的机器手虽是“新人”,但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却远超熟工、能手。

数据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这只是该公司“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未来两年上岗的机器手将增加到1000台。“机器换人”计划完成后,整个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

而坐拥这些机械手的供应商们,将会把“产品不良率”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当作未来几年的主攻课题,不出意外,制造业机器人也迎来巨大的需求缺口。

第一批被工厂淘汰的90后,终究输给了机器?

一边是“机器手“的市场占有率急剧扩增,一边是部分工厂大量缺工,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种因信息壁垒和不同地区工厂实力参差导致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更多能够适应不同行业、针对不同流水线的“机器手”正紧锣密鼓的研发并投入使用。而最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数以万计的工厂的工人。

“追魂夺命流水线,暗无天日鬼车间。”来自安徽的王某对这句戏谑的打油诗再熟悉不过,他已经进厂十年,期间换了无数家工厂,这十年是被他称为“一事无成”的十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十年,他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低的薪水,每天工作超12小时,三班倒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也垮了。而工资仅仅从一开始的五六千上升到现在的六七千。

这种深刻摧残着身体和心理的工厂打工生活,王某表示一天也不想干了,但对于未来的出路在哪,他没有想法,只得在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喝酒、睡觉中蹉跎着每一天。

“这或许是好事儿,能强迫我们这类人下决心离开(工厂)”,在得知东莞某工厂的机器手取代人工而大量裁员时,王某决定换一种活法,半个月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安徽,在商圈附近做起了一名外卖员,“这里的同事之前干什么的都有,像我一样从工厂出来的也很多,累是生活常态,但我喜欢这份工作的自由。”

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工厂流水线“机器人化”发展的趋势,未来还有哪些职业最有可能被取代呢?去年12月,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对现有的601种职业进行分析,推断出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后,将有包含流水线工人、保安、保洁员、护工、厨师等235种职业将受到影响。

第一批被工厂淘汰的90后,终究输给了机器?

当发展需求和用人需求不匹配时,以制造行业、服务行业为代表的大行业决定从“根源“解决问题,如何革新技术和提高效率是它们面临的问题,而如何从工厂真正离开或角色转型,则是数千万流水线“年轻人”当下和未来需要被迫正视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