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首发)让完美医学理念之殇之下的悲剧不再重演

 你是不一样 2016-10-10

这两天,山东儿科医生李宝华被砍死的新闻在网上不断发酵,成为充满欢乐的国庆假日里一桩触人心弦的悲剧,在我们感叹生命消逝、谴责暴徒行径的同时,有一个问题总会被不断提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患关系在一个趋于的理性的时代走向疯狂?

结论因视角而不同,但有一个是任何人都不可回避甚至是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完美医学理念的盛行,医学在脆弱的生命面前被赋予了过于隆重的含义,甚至于这些过于隆重的含义影响了医学正常功能的发挥,由此又引出了两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完美的医学?如果没有完美的医学,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地去认知医学?

完美之所以魅力无限,是因为这种状态在各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它毕竟还是一种设想甚至是假想的状态,因为事物受资源所限而功能有限,医学同样如此。以流感这种算是普通的传染病为例,从1580年第一次成规模的爆发,在几百年时间里,不断滋扰着人类的健康,它的病毒类型数十年为一个周期,不断产生新的型态,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之后,才于20世纪初因青霉素的发明而暂时减弱了势头,但时至今日,流感仍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这种古老的病毒还是2003年在国内爆发的SARS,都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在医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搞清楚发病机理从面寻求解决办法。

可能人们长时间地置身于“药到病除”这种完美的医医学宣传中,或出于经济的考量,觉得花了钱就应该得到完美的治疗,逐渐赋予了医学过于夸大的解读,当这份寄托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逐渐失去了理性,也正是这份无望的寄托夺去了李宝华医生的生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医学也是不完美的,医学的这种不完美其实不是医学本身的过错,而是生命充满无穷奥妙,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事务,医学正是人类在对自身努力认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医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因为试错,所以医学总是以一和不完美的过程示人。

并不存在的完美医学理念,成为了当下缓和医患关系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鉴于此,在大力介绍医学进步发展的同时,医学界也应通过一定的公众教育形式,大胆地展示出医学功能有限、并不完美的一面,实事求是、不拔高,让人们通过认识医学不完美的一面来获得对医学理性的认识,让完美医学理念之殇成为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