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鹰击长空》专栏 一壶乡音醉香江

 永远求知 2016-10-10

转载:《鹰击长空》专栏

一壶乡音醉香江

                                      

 

十一月的香港,紫荆花如霞光绽放,浅水湾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维多利亚海湾人潮如涌,太平山顶更是热闹非凡。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我,兴奋地捕捉着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触动,每一种不一样的感受。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个繁华先进的国际大都市,居然随处可以听到龙岩话,不用转身不必回首,单是熟悉的乡音就已让人心生恍惚。“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即使在龙岩,也已很少随处听得到龙岩话了,孩子们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市场充斥的大都是客家话,走在岩城大街上,偶尔捡拾到几句龙岩话,都会莫名激动一下。此时此地,无论是人声鼎沸的主会场,还是在楼道、电梯上,或者是一同前往观光的大巴车上,这些来自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北京、南京的龙岩人…….也许身着异邦服饰,也许面容早已镌进他乡的烙印,但只要一启唇,一开口,那种亲切熟悉得融入血脉的乡音,如同阿里巴巴的魔咒,立即填平所有的陌生和疏离,新鲜、兴奋与感动顿时如香江潮水翻滚不息----去哪里找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去哪里找这份烙上印记的乡情?

作为龙岩文化研究会的一名代表,我有幸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20131116日至17日,与张惟会长、恒亿集团总顾问郭月深伉俪、闽西大学原校长郭启熹教授、龙岩市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张兆声、新罗区文化馆秋枫副研究员等一起前往香港参加第六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龙岩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章联生是全国人大代表单独受邀,翁素民是原区侨联主席提前赴港筹备,实际上研究会成员有9人参加,阵容强盛。

身为一名来自原乡的晚辈,步入已容纳两千余人的会场,几乎谁都不认识,却不影响我如鱼得水般游动在这片欢乐的海洋。正因为无新朋旧识,于是有时间去观察那些早已嗓音嘶哑,忙得连一口水都没空喝的组织者,能静心去感受他们不眠不休、殚精竭虑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举办一届地方性的恳亲大会,需要解决住宿、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诸多难题。当我们尽情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享受着新朋初识的欢乐时,聆听着随处可闻的乡音,融化在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之中时;当我们不断赞叹开幕式的隆重热烈,闭幕式的温暖不舍,游览路线的科学合理,每一个细节安排的舒适温馨时,都可以看出香港同乡会在陈坚会长带领下三年默默的奉献与劳作。这种奉献与劳作,是不计成本没有报酬的,就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就因为我们都是龙岩人。

坐在张惟会长身边的是一对容貌酷似,温文儒雅的父子。张惟会长介绍说:“这就是香港龙岩同乡会名誉会长陈进强先生和他的儿子陈昆。”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进强,我一下联想起龙津河畔崛起的第一栋高楼---佳宝国际城、闽西大学的“灼瑞科技馆”、华侨职专的“秀凤职教中心” ,特别是1994年他投资4.8亿元人民币与当地政府合作兴建装机容量为19万千瓦的“龙岩恒发火电厂”有力地推动了龙岩经济腾飞……这位出生于印尼棉兰,成长于北京,下乡在内蒙古,山西上的大学,事业发展则在香港的恒发世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龙岩。他深受父辈影响(父亲陈灼瑞先生是龙岩旅港同乡会创会会长,叔叔陈灼南、陈灼棠均为旅居印的爱国老华侨)以及早期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对家乡龙岩怀有深厚感情。虽然没有在故乡留下成长足迹,他却带着父辈的嘱托,扛起回报乡梓,报效家乡的重担。和他带着同样谦和笑容的是他的儿子陈昆,这是离家乡更远的一代人了,生在香港,长在英国,但是在这个会场,他的笑容中看不到一点疏远和陌生,他已经接过父亲手中的事业,更承接起父亲回报家乡的重担,担任香港龙岩同乡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父传子,子传孙,在五大洲异乡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像陈进强父子一样情系家乡、爱如泉涌的龙岩老乡。现任香港龙岩同乡会会长,青年企业家陈坚,正是陈灼瑞先生的胞侄,陈进堂的堂弟。陈进强的姐夫张载村,也是担任过上届的会长。虽然远离故土,远在异国天涯,但是故乡永远是一个人生命的原点,行为的表征。于是有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了“穷抱团富包容”的地域文化。无论春风得意,抑或是悲情恸衷,远离故乡的游子总会想起我们的故乡,将这份情结一代一代传下去。

第二天的主席团会议显得清静许多,大部分人坐上主办方安排的旅游大巴去游览这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了,留下的是每个地区每个国家的负责人,也是一届一届恳亲会的操办者和见证者,他们太知道在遥远的异乡举办一场地方性恳亲会的难度有多大,需要牺牲和付出的有多大。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确定接下来恳亲会的主办方。下一届(第七届)在祖地龙岩举办,没有异议,那么2019年的第八届呢?话音刚落,澳洲龙岩同乡会代表团便自告奋勇,决定接手承办第八届龙岩同乡恳亲会。会场一下子热烈起来,他们转述了澳洲龙岩商会会长连金民的态度说:“大会资金不足部分我全包了。”这个场面成了日后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连金民,龙岩社兴人,改革开放后,富有商业头脑的他,抓住一个个发展机遇,先后涉及矿山、房地产等各种行业,首创龙岩第一座海西汽贸交易城,并将经商领域涉及到香港澳洲等地。故乡龙岩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之一,龙岩华侨漂洋过海往海外谋生已有500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岩籍旅外华侨、华人大约有三十多万人。从当猪仔、做苦力,到采矿、经商、垦殖,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勤劳节俭,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立足扎根。而如连金民这样的新一代华侨移民,少了艰辛创业的血泪史,多了因祖国强盛带来的巨大机遇,他们的文化程度更高,视野更开阔,魄力更大。澳洲同乡会和连金民的大气承诺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在座的与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更让龙岩恳亲会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方向,2019年,悉尼再见,这是一句多么振奋人心的召唤啊!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岩人,从未较长时间离开过龙岩,乡情于我,是一轮十五的明月,遥远而明亮。这次恳亲会,让我这个从未离开家乡的龙岩人,千里迢迢过关渡海来到香港,当那些身居海外的龙岩人,深情歌唱《龙岩我爱你》时,当坐着轮椅的来自越南的老阿姨高兴地说:“佤是龙岩溪南人”,当天真活泼的来自新西兰的小男孩说着一口标准的龙岩话,当一群六七十岁的东肖人象孩子般笑闹,当陈进强祖孙三代温馨合影,当来自祖地龙岩的父母官在大会郑重承诺“龙岩洞马上就要动工修复了”,当来自北京、南京、上海的老乡们用熟悉的乡音相互打听着家乡的变化时…….那份疏离久违的乡情正一点一点涌上心头。龙岩已经越来越不象龙岩人的城市,在我的身边,更多的是外来的朋友客家的亲人,“五湖四海皆朋友”是父亲从小给予的教育。印象中,龙岩人(尤其在本地的)人情之淡泊,关系之疏离早已让我渐渐忽略了自己身为龙岩人的荣耀与温暖,没有归属感的感觉常让我心生恐慌。感谢恳亲会,它是一座平台,让我们共叙久违的乡情;它是一曲山歌,让我们重温刻骨铭心的童年;它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回家的方向;它是一座心灵的花园,使我们拥有一种真正的踏实感和归属感。

落津头,去漳州,出板寮,去番片,邀伴出门去赚钱,出门去赚钱。日头做到廂(累),暗头困滅去(睡不着),听了采茶灯,目汁含目昡,行远看宽吃鲍鱼,不当厝里芋仔糜(粥)。龙岩我爱你,龙岩我爱你,行远看宽吃鲍鱼,不当厝里芋仔糜(粥)。

落飞机,到厦门,坐动车,就到厝。看到亲人甲厝边,亲人甲厝边。日头做到廂(累),暗头茶来去,听了采茶灯,大家会两句,家乡项项无输人,不寒不热好天气。龙岩我爱你,龙岩我爱你,家乡项项无输人,不寒不热好天气。(大会主题曲《龙岩我爱你》)

是啊,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故乡!它是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的情不自禁,是山珍海味也无法替代的粗茶淡饭,是风雨人生的力量源泉,是融进灵魂深处的绵长寄托,是任何其他情感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离家越来越远,年华渐渐增长,这份情愫就象陈年的老酒,越来越醇厚,越来越浓烈。其实,家乡可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甚至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但心灵的故里却永远不会消失,它镌刻在一汤一饭中,镌刻在语言密码间,镌刻在那熟悉的山歌舞蹈中,所有属于家乡的密码,往往只要轻轻一点击,就会象泻闸的洪水,奔流不息。这,不仅仅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们的感受,也是我们这些久居故土却缺乏归属感的人的真切感受!

龙岩,我爱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