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主题说”:装配式建筑主题,模式决定高度
1、核心观点:密集落地的产业政策或催化装配式建筑主题短期表现;从订单及业绩兑现的角度,主题持续性及上涨高度仍取决于商业模式。 2、装配式建筑:“新政策”下的“老故事”。装配式建筑主题并不新鲜,但以往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推广缓慢,相关顶层设计政策也并不清晰。2015年年底以来,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自上而下政策推动有加速的迹象。 3、国内产业发展瓶颈待解,成本和模式是推广关键。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面临多重障碍,包括成本高企、政策不明确、消费者接受度低、模式不清晰等。当前政策强推或能进一步缩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推广仍然处于摸索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4、商业模式决定高度。未来既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又能合理规避“骗补”政策风险的模式将脱颖而出。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工程项目开发的总承包模式、工程施工向技术服务转变的模式,未来成功突破传统施工建设模式,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上市公司将持续受益。 5、主题策略及个股推荐:我们建议,短期首推商业模式创新标的(杭萧钢构),并关注直接受益于政策的钢结构(精工钢构、富煌钢构、鸿路钢构)及材料公司(鲁阳节能、太空板业、北新建材)等。 引言
近期,投资者对PPP、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旧主题”出现“审美疲劳”,市场也进入到了热点匮乏的阶段。在“宽财政”及“补短板”的趋势下,装配式建筑主题近期政策“吹风”较多,并且部分龙头公司如杭萧钢构等业绩增长情况良好,从而获得了投资者更多的关注。本期一周“主题说”产品,我们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重点从政策、商业模式的角度剖析该主题。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并不“新鲜”,国家早在2006年开始已开始推广,但由于顶层设计未出、地方补贴不明确、商业模式不成熟等,使得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较慢,201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仍不到10%,而欧美国家在50%以上。从市场空间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潜力并不低,但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仍有赖于成本和模式的“质变”。我们认为,当前政策强推或能进一步缩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推广仍然处于摸索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未来模式决定产业的高度。
从产业链来看,装配式建筑对于一体化要求较高,内、外部主体协作难度大,未来既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又能合理规避“骗补”政策风险的模式将脱颖而出。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工程项目开发的总承包模式、工程施工向技术服务转变的模式,未来成功突破传统施工建设模式,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上市公司将持续受益。
从主题策略角度来看,密集落地的产业政策或催化装配式建筑主题短期表现,从订单及业绩兑现的角度,主题持续性及上涨高度仍取决于商业模式。我们建议,短期首推商业模式创新标的(杭萧钢构),并关注直接受益于政策的钢结构(精工钢构、富煌钢构、鸿路钢构)及材料公司(鲁阳节能、太空板业、北新建材)等。 1.1 装配式建筑,“新政策”下的“老故事”
何谓装配式建筑?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
装配式建筑主题并不新鲜,但以往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推广缓慢,相关顶层设计政策也并不清晰。2015年年底以来,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自上而下政策推动有加速的迹象。
中央政策信号明确,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密集落地,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2016年6月份以来,地方政策呈加速落地态势。其中,奖励、扶持、鼓励等为政策关键词,政策利好不断。
1.2 国内产业发展瓶颈待解,成本和模式是推广关键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但装配式建筑产业一直推进比较慢。上海作为全国较早推进装配式住宅试点的城市之一,第一个项目建设早在2006年就已经启动。然而,201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的比例仍不到10%,相比欧美等50%以上的比例仍然差距甚大。
综上,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障碍亟待化解,我们认为成本和模式的问题更为关键。政策强推或能进一步缩小装配式建筑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差距(装配式建筑可享受绿色建筑补贴,中央和地方各80元/平米;另外,地方省市还包括贷款额度、供地等优惠),能够提高地产商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意愿;然而,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推广仍然处于摸索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未来政策红利能否映射至上市公司订单及业绩层面是解决企业微观层面应用的关键因素。
1.3 市场潜力不低,但商业模式尚不成熟
我们认为,从产业化的角度,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潜力并不低,但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仍有赖于成本和模式的质变。
市场空间:装配式建筑不乏增长潜力。2015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在3500万到4500万平米之间,占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3%。未来几年,我国新建建筑面积有望维持在100000万平米以上,若能达到2020年30%的政策目标,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预计有接近10倍的上升空间。
产业链:一体化要求较高,内、外部主体协作难度大。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包括房地产企业、预制构件加工企业和施工企业三大内部主体,以及政府和技术研究机构两大外部主体。其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政府通过激励措施,有效促进作为产业链源头的房地产企业开发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整个运作流程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要求各参与方的高度配合。
首先由设计院根据现行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进行建模,然后建材商根据建筑产品的设计要求提供原材料,预制构件加工厂则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构件模型投入原材料以工厂化方式大规模生产预制构件,中间委托物流公司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和预制构件厂生产构件进度进行预制构件的运输,施工企业通过高度机械化的施工工艺完成现场预制构件的装配来完成建筑的施工,最后由专业服务团队完善产品的销售运营管理等。通过上述的工作流程,设计、生产、运输、施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商业模式:既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又能合理规避“骗补”政策风险的模式将脱颖而出。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缺乏一贯性,尤其是产品与住宅建设、产品使用与工程技术存在脱节。产业化初期摸索式的发展也给政府补贴带来困难,使得政策难以规避骗补风险。因此,能否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成功整合上下游资源成为政策红利落实到订单、业绩层面的关键。
以杭萧钢构为例,其在装配式建筑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具备示范意义,且已转化为业绩表现。公司依托钢构住宅技术研发方面优势,从工程提供商升级为技术服务商,通过出售钢结构技术使用权,对每个合作方收取3000-4000万不等的技术使用费作为盈利点,目前合作方达28家。自2014年以来已签约27单,且签单速度在不断加快。2016上半年公司获得4亿元资源使用费收入,毛利率超80%,超高的毛利率也使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683.03%,技术授权模式已然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较强的签单实力为业绩高增长提供保障。
我们以杭萧钢构与河北世人美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为例,详细解析技术授权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
世人美石与杭萧钢构共同投资新设钢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公司,负责钢构材料制造、技术资源管理和项目投资。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其中杭萧钢构出资900万元,占股权比例为30%。杭萧钢构将许可美石房地产多项权利,包括: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全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施工技术;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钢结构住宅体系专利技术有效期内的实施许可;以钢结构住宅体系(含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争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包括绿色建筑补贴等)等8个方面。作为资源使用费,美石房地产应向杭萧钢构支付4000万元,并按开发或承接的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筑面积向公司支付每平方米5元的费用。
1.4 主题策略观点:模式决定高度,重点关注创新个股
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可视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重要顶层文件之一。从主题策略角度来看,密集落地的产业政策或催化装配式建筑主题短期表现,在当下市场热点匮乏的阶段,装配式建筑主题不失为机构投资者的相对较优选择;但从订单及业绩兑现的角度,主题持续性及上涨高度仍取决于商业模式,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仍有赖于成本和模式的质变。
个股层面,我们建议,短期首推商业模式创新标的(杭萧钢构),并关注直接受益于政策的钢结构及上游材料上市公司。后续订单及业绩落地情况,将影响主题个股涨幅及持续性:
2一周主题表现
一周主题回顾:本周涨幅排名前15的主题分别是食品安全、汽车后市场、海南旅游岛、举牌、智能电视、建筑节能、中日韩自贸区、赛马、二胎政策土地流转、粤港澳自贸区、移动支付、核能核电、生物疫苗、宽带提速。涨幅排名后15的主题分别是次新股、装饰园林、PM2.5、水利水电建设、在线旅游、海绵城市、合同能源管理、能源互联网、量子通信、稀土永磁、污水处理、智能穿戴、OLED、智能物流智慧农业。
3一周主题动态跟踪 政策跟踪一周重点政策关注:1)财政部披露《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了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举措,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旨在为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形成统一、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环境产品。 产业前沿 一周产业前沿事件重点关注:9月28日,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12台氢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氢能源公交车加氢时间快,运行环保,佛山各区将推广一条氢能源公交车线路。 技术革新 一周技术革新动态重点关注:江苏企业在石墨烯应用于服装纤维领域取得显著突破。该公司计划,石墨烯功能性特种纤维明年实现批量化生产,产量规模达到1万吨。
4一张表读懂近期主题事件
本周重磅主题事件包括:2016年10月15日的首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供给侧改革)和10月20-21日的第四届国际(乐清)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物联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