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年?寻路澳门】到澳门不能不去看的西洋历史建筑

 RK588 2016-10-10
2014-12-20 天天微校

【作者】悠远(万山海关)



关闸拱门:建于1870年,具有欧陆特色,曾经是大陆通往澳门的唯一通道。最早的拱门兴建于1574年(明朝万历二年),拱门上有“关闸门”三个大字牌匾;后来明清两代政府利用关闸门控制澳门物资进出,羁縻葡萄牙人达300年,直到1867年,原来的拱门被葡萄牙人拆毁,将它北移数百米到今天的位置,兴建了凯旋门式的关闸新拱门。



澳门望厦炮台位于望厦山上,建於1849年,是葡萄牙在澳门实施殖民统治后兴建的第一座炮台,是澳门重要的军事防御据点,可装置10门大炮,炮口面向关闸一带。1960年炮台停止使用前。曾有来自葡属非洲的士兵驻扎于此,故此地又称黑鬼山。


马交石炮台(海角游云):又称玛丽亚二世皇后炮台,三面皆为峭壁,下方是水塘及天后古庙,是澳门唯一以吊桥为入口的炮台。据说荷兰人于1622年曾在附近海滩登陆,结果被葡兵击败,不少荷兰士兵丧命于此,灵魂在此处游荡,故此地又称“海角游魂”,后来改“魂”为“云”。



白鸽巢公园、东方基金会:位于花王堂区白鸽巢前地,原为葡籍富商马葵士之寓所,此人喜养白鸽,后辟为公园,名为“白鸽巢”;园内一石洞内立有葡国著名诗人贾梅士铜像,这位生于四百多年前的诗人,因触犯宫廷流放澳门,隐居于此。白鸽巢公园旁有一座两层高南欧风格建筑,原为贾梅士博物院,建於十八世纪中叶,后改为东方基金会会址。


疯堂斜巷:400多年前这里是麻风病院,后来兴建有华人教堂,渐渐的形成了华人天主教教徒们的聚居地,又称为“进教围”,19世纪后,澳门政府大规模翻新此地,逐渐形成了如今葡式旧建筑集中地。


松山(东望洋山)灯塔、炮台:松山又名东望洋山,位于澳门正中心,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0多米,因松树茂密而名。山顶有灯塔,名为东望洋灯塔,建于1865年,塔高13米,是远东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灯塔;炮台上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建于1626年,祭祀航海之神。


荷兰园大马路建筑群: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建的一排贵族式住宅楼宇和学校,这里是澳门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



岗顶前地: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岗顶前地的岗顶剧院、圣奥斯丁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何东图书馆,都属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古老的西式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


何东图书馆:位于岗顶前地,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楼宇。1918年大楼被香港富绅何东购入,后来,其后人按何东遗嘱将故居赠予澳门政府建立公共图书馆;该馆以收藏中文古籍为馆藏特色。


岗顶剧院:又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兴建于1857年,位于澳门岗顶前地,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岗顶剧院的欧式剧院建筑是澳门唯一的,也是南中国海地区最古老的欧式剧院,是中国首处放映电影的地点。


港务局大楼:建于1874年,最早是在澳门印度警察之营地,1905年,改为澳门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办公地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大楼高两层,其外墙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顶,配合通花围栅,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之风格。


旧澳门总督府:是一座粉红色宅第,揉合欧洲和亚洲建筑精华设计而成的,建于1840年,是一座典型的葡萄牙建筑物。楼层以白边为界,麻石墙基,红墙白窗,古朴典雅,内有历任澳门总督肖像。


民政总署大楼:原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官员会面的场所。1784年葡萄牙人购买该地皮,兴建了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政治心脏,2002年大楼名称改为“民政总署大楼”。整个大楼具有明显的南欧风格,有种庄重平和的感觉。


仁慈堂大楼:位于议事厅前地旁边的砖石建筑物,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仁慈堂是由葡萄牙皇后于1498年创建,1569年在澳门设立了远东第一家慈善机构,并开设了第一家西式医院。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1905年以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筑模样。


议事厅前地:位于澳门最繁华的大街——新马路旁,俗称喷水池,“前地”是葡语广场的意思,这里是澳门最具葡萄牙传统特色的景点,也是澳门的步行街区,是游客聚集的最热闹的地方。议事厅前地四周都是葡萄牙风格的建筑,令人感受到强烈的异国风情。


大三巴与耶稣会纪念广场:是澳门最著名的景点,1637年建成。原是圣保禄教堂前壁,后因教堂失火,只残存教堂前壁,仿佛是一座牌坊,称为“大三巴牌坊”。牌坊仿巴洛克建筑风格,其上满布浮雕,艺术构思精密。位于大三巴牌坊前是耶稣会纪念广场,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而修建。


中央邮政局大楼:建于1929年,位于议事厅广场附近,大楼高三层,楼顶有钟楼,大楼外墙全部由形状统一的长方形砖块构成,给人一种沉实的感觉,具有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


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央柿山之巅,原为圣保罗教堂的祀天祭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建于1616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最初用以防御海盗,是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与松山炮台、妈阁炮台形成一个军事防护体系;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成为澳门历史见证。166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大炮保卫了澳门,把荷兰人击退。炮台入口处门顶石雕,纪录了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圣地亚哥古堡:又名圣地牙哥炮台,建于1622年,用以防御澳门的水路入口。古堡内设有小天主教堂,名为圣雅各伯小堂。1981年,古堡改建为圣地牙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城墙、隧道、教堂等葡式风格特色。


澳门国父纪念馆:位于文第士街,是一幢伊斯兰教色彩的建筑物。孙中山于1918年出资兴建此寓所,作为其家人的住所;至1932年,孙科奉养母亲卢慕贞女士于此。故居于1958年易名为“国父纪念馆”;馆内陈设均为孙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所用的文物家具及在澳门行医时所用的物品。



红街市大楼:位于高士德大马路与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交界处,因建筑物以红砖为墙,故称红街市。大楼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钟楼式设计,楼分三层,第三层狭高如塔,实用性不大,装饰性较强,衬托整座建筑宏伟壮观。外有露天回廊。街市售卖鱼鲜、肉类、瓜菜和杂货,样样俱全。



欢迎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字体“天天微校”关注我们,或点击右上方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共同分享。

投稿邮箱:sky_peace@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