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 ,抗战题材电视剧滥又烂,有一部47集谍战片《旗袍》看来还是下了功夫的,王志文、李幼斌、李冰冰等、大碗齐集。 剧情吧注:电视剧《旗袍》剧情根据中统女谍郑苹如和当时著名女作家、中共地下党员关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某位谍报大家很感触地说过一句话:“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关露原名胡寿楣,幼年家贫,自学完成中学教育,1928年,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在此期间她与张天翼、欧阳山和胡风等人相识,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发表处女作《她的故乡》。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关露积极参与抗日活动,赴上海参加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诗作《太平洋上的歌声》,发表后一举成名。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春天里》,“春天里来百花香”···,的歌词也是出自她之手。这位丁玲和张爱玲齐名的才女,直到今天也所知甚少。1939年,关露的文学创作正值高峰期,却戛然而止,从文坛上消失了。 1939深秋,关露接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叶剑英的密电,要她“速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务”。关露到香港后,见到了廖承志和潘汉年,在廖承志领导下工作。关露的顶头上司是吴成方(曾任中共中央社会部上海地区负责人、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情报系统负责人等职),他与关露单线联系。任务是打入上海汪伪“七十六号”特务机关,充当中共与汪伪政权特务头子李士群之间的联络人。 关露当了李士群(中共叛徒、汪伪政权骨干)的秘书,李也知她是中共地下党员,但他权衡利益,既然要在汪精卫、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摇摆,也要利用关露的地下党关系。关露促成了潘汉年与李士群会面。 1942年春,任务已经完成,关露要求去延安或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地下党组织决定她要打入日伪杂志《女声》当编辑,以获取日方情报。《女声》杂志由日本大使馆和海军报道部合办。关露打入《女声》后,由于精通日文,很快由编辑而后任主编。遵地下党指示她赴日本本土参加了“大东亚文学代表大会”,消息见了报。3年多时间,关露获得的情报,使得新四军一次次躲过日伪扫荡。 日本投降后,军统在上海大规模抓捕汉奸,关露是公开的“文化汉奸”,有被抓危险。重庆的周恩来亲自下令将关露转移。由夏衍具体安排,送至新四军控制下的苏皖“解放”区。 关露迎来党的第一个打击是被迫与恋人王炳南分手。 王炳南是搞外事工作的,跟随周恩来与国民党打交道。王本已计划去苏南和关露结婚 周明知关露红色间谍的身份,反说对党影响不好,不批准。王服从党的需要,致信关露终止来往,关露只有自己吞下苦果! 关露虽身在“解放区”,也被人目为“汉奸”。 新四军开展整风运动,关露被隔离审查,多次被命令“交待问题”。后来关露的妹妹找到吴成方、张唯一、潘汉年,写下书面证明材料,经陈毅批准,才恢复自由。党的《新华日报》拒登关露的作品,社长范长江要求她换一个署名。这一切使她深受刺激,神经失常。 1949后,关露到北京,她要求“归队”先后被安排在华北大学三部、铁道部总工会创作组工作。1951年,她写的小说《苹果园》被陈波儿(文化部电影局负责人)看中,将其调入电影剧本创作所从写作。1955年初反胡风,关露受牵连,再次被审查,后因关系不深被放过。4月,毛泽东亲自下令逮捕潘汉年,潘左右申辩,结果是“不杀,但要判无期徒刑”。同时,关露也被捕,关入功德林监狱,再次诱发精神分裂症。 1957年3月末,关露获释,回到电影剧本创作所工作。不久“反右”,关露又受丁玲牵连,要交待问题。1958年初,电影局领导令关露退职,她没有了工作。1960年代初,关露向中宣部书面申述,文化部将她安排到商务印书馆。文革爆发后,1967年,她又被“中央三办”抓走,随即关入秦城监狱,1975方得到释放。出狱后,关露未返回原工作单位,而是一度被送入养老院。后来她又回到位于香山农村的小屋居住。 1980年5月,关露患脑血栓,抢救脱离危险,但记忆力受到严重损害,手拿笔写字也成问题。此后,为便于治病,关露离开香山,回到北京城内的机关宿舍,居住一间仅有十平方米的小屋。1982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关于关露同志的平反决定》。 43年的汉奸骂名,十年牢狱,党终于给她“平反”,潘汉年也“平反”了。她为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当年跟党干“革命”的理想、追求,都付诸水流了,只剩下一身病痛!活着还有什么意思,1980年12月5日,关露写完了回忆录和有关回忆潘汉年的文章,在北京家中服安眠药自杀而死。 1982年12月1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简单地举行了关露的骨灰安放仪式,因为是自杀,没有致悼词,全程不到十分钟。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备受重用的王炳南默默地参加了仪式,并向关露遗像深深三鞠躬。18日,文化部、全国作协40余名中共文化界高干出席的悼念关露座谈会。”夏衍说:关露服从组织决定,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1949后蒙冤27年,她是一位值得尊重、纪念的好同志。王炳南发言:让一个已经驰名的左翼作家去当“文化汉奸”,造成不好影响,“这样的安排是不妥当的。” 另知: 1940·2,中统女谍郑苹如刺杀汉奸丁默村(未成)被枪毙。台北的忠烈祠里面有她的名字,上海福寿园建有郑苹如的雕像。《色戒》是以她为原型而拍。 不知为什么,《色戒》和《旗袍》都不肯使用她们真实的姓名。尽管导演、编剧、明星大腕可以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比那些抗日烂剧拍得更花哨些,真实性或感染力必然大大地打了折扣。 |
|
来自: 昵称27668764 >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