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高兴:朱元璋为何大骂孟子

 思开1 2016-10-10

但对于同样是儒家代表人物的“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孟子,朱元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甚至大肆进行人身攻击,破口大骂,这是为何呢?

朱元璋曾大骂孟子,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活也?”意思是,孟夫子这老头要是现在活着的话,我是绝不会轻饶他的。他下令将国子学孔庙中孟子配享的牌位给撤了,并规定:有谏者以大不敬之罪论处,且让皇家卫队的射箭高手来施刑。

可没想到这最高指示一发出,刑部尚书钱唐就来个抗议直谏,敞开衣服,冒死恳求皇帝收回诏令。朱元璋哪受得了大臣这般与自己对着干,当即就命令卫士把钱唐给绑在柱子上,然后就开始射箭。可怜钱唐就因要为孟夫子争个说法而身中数箭,鲜血直流,但他却忍痛大喊:“臣得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看到钱唐竟为一个死去不知多少年的死人问题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内心大受震撼,赶紧令人将其从柱子上解下,送到太医院治疗,孟子的配享在一年后也得以恢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堂堂皇帝对一个死去千余年的孟子大为光火呢?

原来朱元璋在跟着儒士读经典时读到了《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刺痛了神经。

《孟子》一书是由战国时代的儒家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孟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的,从整体上来说,《孟子》一书是在推崇孔子的“尊礼”、“尊君”的前提下阐发了“民本”思想、“邦本思想”,这也是先秦儒家一抹精彩的亮点。例如《孟子》的《尽心篇》在谈到君民关系时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说,在一个国家里老百姓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连老百姓也没了,就国不是国,君不是君了。《孟子》的《梁惠王篇》中就说:“国人皆曰贤,国人皆曰可杀。”《离娄篇》中又讲:“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在批评夏商末代君主亡国的原因时,将其总结为失掉了民心,一旦一个国家不得民心了,这个国家也就完蛋了。那么作为臣民对自己的君主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孟子·万章篇》中这样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只听说杀了一个民贼纣,没听说弑君);“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的这些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竭力主张遵循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尊礼”和“尊君”的原则,如果万一都不成,君主要是像夏商那两个末代君主那样无药可救时,那么孟夫子就开出救国济民的良方——易位、视为寇仇。孟子是说君主有大的过错,做臣子的就应该劝谏,反复劝谏了,但君主还是置若罔闻,那就将他从君位上赶下去,君主如果将臣民看得像草芥一般,那么臣民就将君主当做仇敌一般来看待。

孟子讲的很猛,很犀利,嗜好大权独揽的朱元璋读到这样的“圣人语录”时,当然会火冒三丈,这岂不是教臣民与自己对立为敌,这岂不是叫臣民起来造反?于是他命令老儒刘三吾等对“四书五经”进行“清理”,将上述那些“极其出格”的“混账话”清除出去,仅一本《孟子》共删去85条“反动透顶”的言论,只剩下170余条,也就是说原来的《孟子》被朱元璋删了越1/3,《孟子》也就不叫《孟子》了,改叫《孟子节文》。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在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命题的范围,并禁止学者们对儒家经典做出“胡乱”的注解,以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