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公司 农户”模式 温氏股份年20%增长可期

 天道酬勤YXJ1 2016-10-10

近期,温氏股份(300498,SZ)发布2016年上半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59亿元,同比增长39.95%;净利润72.27亿元,同比增长330.12% 。数据一公布就迎来资本市场一片哗然,因为温氏股份的利润总额已经超过创业板所有上市公司总利润的20%。

温氏股份在2015年11月2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盘当天市值曾突破2000亿,目前市值也维持在1600亿左右,是A股市场上市值最大的农牧类上市企业。虽然,温氏股份是资本市场的“新兵”,但其创立于1983年,有33年的发展历史。按照最新公告的数据,2015年,公司销售商品肉鸡7.44亿只,商品肉猪1,535.06万头,其肉鸡和肉猪的销售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同行企业。

根据《2015年温氏股份吸收合并报告书》显示,温氏股份持续30多年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养殖业规模化需求,探索出了以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以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公司+农户”,是将“大公司”与“小农户”联结起来。这种经营模式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多年来它在农民学习生产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和规模经营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术界对“公司+农户”模式也存在着两种见解,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与农户强强合作,通过契约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的合作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问题,也带动了农户致富。另一方面,由于农户与公司之间实力悬殊,农户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通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具有温氏特色的“公司+农户”不但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盟,而且推动着温氏股份多年的快速扩张。行业研究人员把温氏这种以“公司+农户”模式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称之为“温氏模式”,成为行业研究和同行企业模仿的对象。

农牧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常见的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散养模式和规模养殖模式,其中规模养殖主要有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自繁自养模式。各模式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

温氏“公司+农户”的起源

温氏于1983年开始发展规模化养鸡,温氏“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产生于上世纪的1986年。当时,附近的农民兄弟看到温氏发展养鸡业所产生的效益,以及自身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在交通、信息不便的情况下,要求勒竹鸡场(温氏股份前身)到县城及深圳、南海等地购买饲料、鸡苗的同时,代农户购买饲料、鸡苗等。温氏股份出于帮助和带领公司附近农民兄弟一起养鸡致富、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等创业初衷,顺应当地农民的合作愿望和诉求,帮助农户购买各种养殖所需的各种物品,后由于市场起伏波动大,农户的盈亏不定,为稳定附近农户的收入,开始与当地农民合作发展养鸡。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农民由于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资源缺乏,同时不具备种苗、饲料等供给能力,所以非常乐意以这种方式与公司合作,代养公司委托的品种,并使这种合作方式逐步发展壮大,逐步引导当地农民由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被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总结为“温氏模式”。

与其他模式不同,温氏模式是一种紧密型“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企业与农户建立高度互信合作关系,农户队伍稳定性高等特点。温氏股份从1986年开始探索“公司+农户”模式,至今已经有26年,在温氏股份的发源地新兴县,一部分养户已经与温氏合作超过了20年,超过10多年的比比皆是。温氏股份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充分照顾到各方合作者的利益。温氏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与温氏合作必须看重长远的收益,合作养户通过长期、稳定的养殖收益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在温氏高管召开的办公会议上,如何保护养户利益是每一次会议的常规议程,在企业利益分配当中,养户是排在第一位,即使企业亏损,企业也会最大限度保护养户的合理养殖效益。据温氏股份相关数据显示,与温氏股份合作农户的数量近10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养殖收益也稳步上升。

升级“公司+农户”模式

温氏扩张速度不减

温氏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据中泰证券的研报《深度解读温氏的成功: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成就中国农业霸》指出: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扩张优势明显。一方面,“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不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更容易做到迅速规模化,比起散户养殖,该模式在成本控制、养殖效率和疫情控制等方面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采用的是小猪场分散养殖的形式,相较于工厂自繁自养模式的大规模群养,在发生疫情是能够小范围控制,更有保障性。同时,为保障合作农户的正常收入,公司会根据市场经营状况适当调整委托养殖费用,主动承担部分市场风险。通过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高效运转。

温氏“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扩张性。在1997年公司将此模式从肉鸡养殖复制到生猪养殖,2004年复制到肉鸭养殖,地区则从广东地区复制到华南其他省市以及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目前在温氏股份内部,正努力推动合作农户向家庭农场方向升级,着力开展养殖场升级改造,通过加强机械化装备和建造新型的栏舍,以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率,提高合作农户养殖收益。为此,温氏股份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采购自动喂料系统、半自动清粪等自动化机械设备。

温氏股份董秘梅锦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利用各项资源,运用“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继续保持发展速度。

对未来的发展,温氏股份显得特别有信心。温氏股份董秘梅锦方在接受投资机构提问时表示,当前养殖企业普遍面临发展用地不足的瓶颈,但温氏股份基本满足发展用地需求。公司也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当地政府支持和欢迎公司。同时公司制订了科学可行的生产经营计划,有信心完成年20%的增长目标。(CI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