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艺术频道】闫平教授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1675期)

 Chen195800 2016-10-10

【全国书画名家】

艺术频道:yishuTV




                            本期画家




王克举      李    豪       洪    斌        杨利文

亓建人      闫    平       汪红霞        程吉弟







   闫平简历



      闫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2004年 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银奖

2003年 “全国第三届油画展”优秀奖

2001年 全国“小油画作品大展”获油画艺术奖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1995年 “95油画年展”获银奖

1994年 “中国画·油画精品展”获优秀奖

1993年 “中国油画双年展”获提名奖

1993年 “93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

1984年 “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名家点评
邵大箴
闫平的油画造型语言不是靠功夫“磨”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的功力与修养“写”或“画”出来的。闫平欣赏和喜爱文人画,她在母与子的系列油画创作中采用了文人画的某些技巧,在我看来不是她的刻意追求,而是受传统文人画熏陶的结果,或者说是由于她的艺术天性易于接受文人画传达出来的信息。近二十多年来,在我国画坛中出现了令人厌倦的“做”画风气。“做”的绘画不论是具像写实还是抽象的,都缺乏神韵。在这种情况下,闫平有灵性的“书写性”油画作品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就更不是偶然的了。 ——邵大箴
水天中
用绚丽的色彩书写生命的激情,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油画界,像闫平这样,专注于个性化绘画形式探求的画家,确实是太少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止一位前辈画家赞赏闫平的自由抒写。那种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所画出来的明朗的室内光线明朗的色彩,使习惯于沉重的形式和压抑的情感的中国观众,感受到艺术与人性中欢快明朗的一面。闫平的绘画,给焦虑沉重的中国人环境,吹来了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水天中

尚 辉
闫平把中国油画的色彩意象性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她改变了中国意象油画因过于主观化而失缺的色彩之间内在节奏感的把握,改变了中国意象油画那种简单的冷暖对比而造成的色彩贫瘠化现象,她的色彩在意象之中把握着条件光色的变化,在醇厚浓重的色彩之间寻求着变调、转折与层次的差异。她的笔法既有碑派的浑厚与粗犷,也有帖学的灵秀与洒脱;既有横扫的刚猛,也有点石成金的凝炼准狠。实际上,除了色相、色调的变换,她最注重出笔的方向、笔性和笔速的变化节奏,在她那些看似一挥而就的背后,不知掩藏了多少艰辛推敲和惨淡经营。——尚辉




闫平作品欣赏











年少时代

   上小学的我不是一个特用功的学生,喜欢把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当作空想的背景。上小学时,我的最高职务是:小队长。








艺校

     1976年,恰逢省艺校的老师来招生了,我从农民变成了山东省五七艺校的学生。三年里,专业老师偶尔会谈起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我突然有了那么多可崇拜的人和事:凡高、高更、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欧洲古典绘画等等。

   我总感觉有种萌芽若有若无地,在不远处等待着我.......







我的大学


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制四年。这时我已经是一个对艺术很执着的学生了,如果画不好,就坚决不换衣服,如果再画不好,就放生大哭。但我特别明白,哭完还得拿起画笔。

那时经常读大师的传记,发现很多大师都是37岁去世,想象着自己也是那样的人。但我到今天还是比较健康。毕业创作是《拉次煤的女工》,后经改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儿子

   1985年儿子王晓鸥出生。我成为一位母亲,生活中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看见孩子的黑眼睛,我就知道自己能选择坚强,选择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

     绘画是我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带着我的孤独和梦想,带着许多琐碎的爱恋与牵挂,自画面流淌开来……






艺术

1987年我的作品《秋水》参加“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之后拿到美国鹰画廊展览并售出,生平第一次拿到700美元加3000人民币的巨款,我为此骄傲了很长时间。


1991年进入中央美院进修班,毕业作品《母与子》组画荣获中央美院油画系优秀作品奖;同年荣获中国油画展银奖,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能用绘画语言表露心声并且得到各界认可: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王国的诞生!

1993年我的作品《母与子》组画之一在“93年中国油画年展”中获银奖,同年第一次签约国外画廊。

1995年,再次获中国油画年展银奖。世界妇女大会召开,我第一次认真看了女性主义绘画和相关书籍。无论女性主义艺术如何发展,我的创作总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对个人生活的体验中,有感而发很重要。这一时期我画了《惊蛰》《重读西厢记》、《小戏班子》等,借以窥视自己的内心。




(欢迎加入“艺术频道”,拓展您的当地人脉圈。请先加微信号:cctvaabb 再私信机构和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