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昵称35555905 2016-10-11


很多小伙伴陆陆续续跟思思提需求,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今天一次过给大家~

面诊

 ▼ 





面部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我们能从人的面部形色,推测出对方的精神、健康状态,日常作息是否正常;


一旦面部出现问题,通过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就会使面部所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头面:额正中点。主治:头面病、脑病。

咽喉:头面与肺的中点。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

肺:两眉端中点。主治:咳喘、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主治:心悸、失眠等。

肝:心区与脾区联机的中点。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

胆囊:在肝区两旁。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脾:位于鼻尖。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胃:位于脾两侧。主治:胃痛、呕吐。

膀胱: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主治:腰酸背痛。

子宫:与膀胱区重叠。主治:痛经、阴部痛。

大肠: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

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主治:泄泻。

肾: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主治:遗尿等。

脐:肾区稍下方。主治:绕脐腹痛。

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主治:胸胀、胸闷等。



眼诊

 ▼




  • 五轮学说:是根据五行观点,将眼由外向内分为内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五个部分,并配属一定的脏腑,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机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等。


  • 八廓学说:是将眼睛按照八卦的部位划分出不同的方位,然后分别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当眼睛发病时,可以通过观察方位、色泽、粗细、多寡,为治疗提供依据。



鼻诊



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这些部位系统的反映了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


  • 正常人鼻色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是胃气充足的表现。鼻端微黄明润,见于新病为虽病而胃气未伤,属病轻;见于久病为胃气未复,属向愈。


  • 鼻端色白,多数气血亏虚,或见于失血病人;鼻端色赤,多属肺脾蘊热;鼻端色青,多见于阴寒腹痛病人;鼻端色微黑,常是肾虚寒水内停之象;鼻端晦暗枯槁,为胃气已衰,属病重。鼻头枯槁,是脾胃虚衰,胃气失荣之候。


  • 鼻头红,有很多原因,比如长期饮酒,喜欢吃辛辣食物、情绪激动紧张、内分泌障碍等等,排除这些因素,鼻头发红有可能暗示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肝功能异常;


  • 如果鼻子呈现蓝色或棕色,要当心胰腺和脾脏的毛病,如果鼻头发黑又枯燥,则有可能是纵欲过度了。



耳诊




  • 全息耳疗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由针灸发展变化而来,通过耳穴磁灸经络传导,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疏通血脉,达到寻根求源,治病治本的目的。


  •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唇诊




口唇是十四经络的枢纽,脏腑的要冲,我们以八卦图来说明脏腑与唇的对应关系。


  • 唇色望诊,是观察唇部的色泽变化,来判断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以预知人体所患病症。正常人的唇色红润、明亮,若唇色发生变化则为病色。


唇色淡白─多见于失血过多,或妇女带下、崩漏。乃属气血衰少,这种人多数为不孕症者。

唇色红─多数为热证,但有虚实的不同,一般常见以下几种唇色:

(1)唇如胭脂红色
此色多因脏腑久受湿热,蕴郁不解,化生蛔虫。凡见此唇色者,验其大便,必有蛔虫卵。如兼紫色,略见鲜明者,乃寒热交杂之蛔虫症。

(2)下唇深红
但红而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症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象。

(3)唇色红如血染
两唇闭合缝处,隐见烟熏色,此为三焦热炽之象。如唇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淡白无华,此为脾胃虚寒。

(4)唇色乾红
多因血热之故,症见热气上冲、眩晕、烦躁或兼见失血征象。

(5)唇色绦紫红
多见于气血瘀滞,病见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缺氧等症。


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 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 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 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 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 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 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 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齿诊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通过诸多经脉的运行,与内脏紧密相连。


  • 上四门牙属心,下四门牙属肾,上二侧牙属胃,下二侧牙属脾,上左尽牙属胆,下左尽牙属肝,上右尽牙属肺,下右尽牙属大肠。


  • 火牙痛者,齿根必牵扯腮颧,阵阵作痛,时发时止。湿热牙痛者,乃足阳明胃经。其患腮颧浮肿,甚则牵引太阳,疼连颊项,口中热气,大便结燥。


  • 虫牙痛者,因喜食甘香,湿热化虫,攻痛频痛。龋齿者,乃风热相搏,忿怒劳顿,牙根肿痛。是手阳明、足太阳之脉,系于齿名龋齿。



思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