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文件!!

 飞扬AB 2016-10-11



安徽省植保总站         

 皖农植检疫〔201632

安徽省植保总站关于做好秋种时期小麦

全蚀病检疫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植保(植检)站: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我省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疫情分布见附件1),为切实做好我省秋种时期小麦全蚀病检疫防控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小麦全蚀病是我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小麦一种潜在威胁的危险性病害,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我省发生面积扩大,危害加重,给我省小麦生产安全带来威胁,各级植保站要高度重视小麦全蚀病的检疫防控工作,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小麦全蚀病的防控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抓早、抓实,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危害。

二、制定方案,做好药剂拌种。目前,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是防治小麦全蚀病最有效的措施。各地要根据省农委制定的《安徽省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技术方案》(附件2)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秋种时期,组织开展小麦药剂拌种工作,指导病害发生区做好药剂拌种,控制病害发生危害。每100千克麦种用硅噻菌胺有效成份(全蚀净)2040克、或苯醚甲环唑1518克、或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咯菌腈(丰巧)138184克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或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200克包衣。

三、综合防控,防止疫情蔓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老病区提倡轮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或改种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不能轮作的,对病区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前每亩使用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有效成份14002100克,或多菌灵有效成份10001500克,或福美双有效成份15002500克,加细土2030千克,犁后撒施并耙匀。或每亩用申嗪酵素氨基酸有机肥15公斤,结合35公斤常规肥料撒施或种肥同播。

四、督促检查,确保种子安全。带病种子的调运是小麦全蚀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各地要加强小麦种子的调运检疫监管,做到依法调运,凭证调运,要组织植物检疫机构认真做好小麦种子市场的执法检查工作,对可疑的种子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用种安全。对无证调运种子的经营户,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安徽省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加强指导,做好宣传培训。各级植保站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宣传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性,引导种子经营户和农户不要私自从疫情发生区调种。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的防控技术培训。在小麦全蚀病发生区,要加大农户对小麦全蚀病防控措施的指导力度,切实有效地防止病害发生危害。


安徽省植保总站                    2016年9月12日


安徽省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为有效控制我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危害,保护小麦生产安全,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1.保护无病区

未发生小麦全蚀病的地区,禁止从小麦全蚀病发生区引调小麦种子。确需调种的,所调种子必须经过产地检疫,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

2铲除、扑灭零星发生区

2.1 田间显现症状后,要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销毁或深埋。

2.2 对发病点及其周围土壤使用溴甲烷进行熏蒸或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进行土壤处理。

2.3 秋播时选用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进行种子处理。

2.4 在小麦返青期使用多菌灵、三唑类杀菌剂喷淋灌根。

3发生较普遍地区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1加强检疫,使用无病良种。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小麦种子基地的产地检疫,严格按照《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认真做好小麦种子的检疫工作,对发生小麦全蚀病疫情的,要集中进行除害处理,对处理不合格的不得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带病的种子不得作为种用,从源头上杜绝小麦全蚀病的传播。

3.2农业措施。选用抗、耐全蚀病菌的小麦良种;提倡轮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或改种非寄主作物(大豆、甘薯、大蒜、油菜等)三年以上;深耕(3040cm)改土,降低土壤耕层菌源量;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3.3药剂防治

3.3.1种子处理。每100千克麦种用硅噻菌胺有效成份(全蚀净)2040克、或苯醚甲环唑1518克、或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丰巧)138184克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

人工拌种或包衣:准备好桶或塑料袋,将药液用少量水稀释,充分混匀,晾干后播种。

机械拌种或包衣:按规定药种比,加少量水稀释,再加入机械中,充分拌匀晾干后播种。

3.3.2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使用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有效成份14002100克,或多菌灵有效成份10001500克,或福美双有效成份15002500克,加细土2030千克,犁后撒施并耙匀。

3.3.3施药防治。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使用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2.530克,兑水60千克,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一定程度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锈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