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名教授论中华礼乐:走出“半人时代”

 yanbczwyex0pbn 2016-10-11

讲坛实录

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

我今天提出这个概念,希望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来提示我们现在还是处在“半人时代”。只有当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完人”,我们人类社会的进化才是彻底完成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中国人很早就提出人要成为完人这个命题。我们不仅提出了一个目标,而且提出了解决之道,这就是礼乐教化。

10-06 06:22

礼乐令人有“人文之光” 磕头作揖是对“礼”的误解

现在一提到礼,不少人脑子里的反应就是磕头作揖、握手拥抱之类。这是很大的误解,《左传》里就分得很清楚了,“是仪也、非礼也”,都只是些肤浅的外在礼节。中国人讲的礼,和道德理性的“理”同义,符合道德理性要求的规范、规章都可以叫礼。道德理性无处不在,礼也无处不在,这个道理不少人不明白。

10-06 06:24

礼是民族文明的标志 朝鲜学礼曾称“小中华”

“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中原跟夷狄之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说一千道一万是在礼。中原是礼乐文化高度发达、文明程度极高的民族。它高在哪里?高在身和心都被礼乐文明所浸润,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把它丢了,那和夷狄就无法区别了。中原文明如果滑到夷狄之邦还不刹车,还继续下滑,那就真成了禽兽。这就是中国人的进化观。

10-06 06:25

“敬净静雅”是中华礼仪四大特征 过去常识如今成学问

中国人说话,遣词用句,非常讲究,非常文雅。第一次与人见面,要说“久仰”、“幸会”。人家送我一件礼物,我会说“承蒙厚赐”。人家请我吃饭,要说“承蒙赐席”。如今,文化出现了断层,年轻人几乎都不懂这些,甚至闹出笑话来,令人嘀笑皆非。

10-06 06:22

抓住“礼乐”就抓住了中华文化的真谛

中华文化讲“礼”,通常包含礼和乐,这两个东西不可分。要改变一个人,包括两个方面:身和心。外在的言谈举止,都能合于规范,这不难做到,难的是他的这颗心。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去改变?湖北蓟门的郭店楚简说:“凡学者,求其心为难。”可是古人很智慧,他们发现人听到音乐,心情马上跟着变化。

10-06 06:22

彭林:希望射礼变为奥运会表演 向世界介绍中国“完人”教育”

弓箭原本是杀伤性武器,古代谁的射艺高强,谁就能做侯,甲骨文的“侯”字就是一支箭射中靶子的象形。后来,儒家把它改造成修身进德的运动,到周代,各乡已经出现相当正式的射箭比赛,由于礼的色彩鲜明,故人称“礼射”。乡射礼的比射,里面充满着人文精神,射手之间,步步为礼,体现了尊重对手的君子之争的风范。

10-06 06: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