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

 hankagou 2016-10-11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学生因教师而灵动

                         ——“面积的含义”教学片段与反思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人大附小     牛献礼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片断描述

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几分钟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

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蒙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蒙在上面,多余的再剪掉,直到剪拼到最后,把正方形全蒙上了,长方形还剩下一点儿,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生2:我用透明方格纸分别蒙在两个图形上面数方格,长方形10个方格,正方形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挺好。

生3:我是用一个小正方形比着在两个图形上面画格子,长方形里能画10个方格,正方形里只能画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4:我是在图形上摆小方块的方法,数一数,发现长方形上面一排摆5个,能摆2排,一共能摆10个小方块,正方形里一排摆3个,能摆3排,一共能摆9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5:我是用摆小圆片的方法,长方形上能摆10个圆片,正方形上只能摆9个圆片,长方形面积大。

生6:我量了它们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5×2=1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3×3=9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7:我也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7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举手表示反对,其他同学也面露困惑之色。

师:大家听明白她的意思了吗?这权且也算一种方法,到底行不行,我们今后会进一步研究。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了不起!我相信今后大家会有更多的方法。

……

问题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是“动”起来了,但教师却满足于学生“自发”状态的发现,停留于不同方案的展现,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信息汇到教师处,基本上是教师默认的多,回应反馈的少,缺乏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面对学生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教师如何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反馈?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真实有效的互动?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构建有效课堂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叶澜教授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评价指导,很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影响后继学习的关键核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放任不管,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提升的机会。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后,教师应“趁热打铁”,继续通过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地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主动地拓展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建

比如,对于其中几位同学的发言可作如下回应反馈:

生1:我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再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最后谁露出来,谁的面积就大。

师:这是一种剪拼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图形的原有形状,但也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这种剪拼的方法在今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中用处可大了。(有效的点拨和提炼)

……

生7:用尺子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面积肯定大。

师:你认为周长长的平面图形面积肯定就大,是吗?这个猜想很有价值,但是否成立,还必须通过验证才行。下课后你可以想办法验证一下,然后把你的验证结论告诉老师,好吗?

(这样的回应反馈不但保护了学生自尊,还会激发起他积极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收获远比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要有意义的多,影响也会深远得多。)

在学生展示了多种方法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生1用的是剪拼重叠的方法,生2、生3和生4的方法很相似,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生5用的是摆小圆片的方法,还有我们现在还不太明白的直接列式计算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必要的梳理,适时的引导)

生1:我喜欢摆小圆片和数方格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样方便。

师:在摆圆片和数方格这两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逐步逼近数学的核心。)

生2:我觉得摆圆片的方法更方便。

生3:我不同意生2的意见,用摆圆片的方法,图形的中间有空隙,容易出现误差,不如数方格的方法科学。(这是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学生大都喜欢用数方格的方法。

师:确实,用数方格的方法能铺满整个图形,比较精确,也比较科学。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

显示:下面哪幅图的面积大?

 

 

      B

图一

生:B的面积大,因为它有9个方格,而长方形只有8个方格。

 

 

       B

       图二

生:A的面积大。

师:我们数一数方格数,A里有12个方格,B里有20个方格,为什么A的面积大呢?

生:因为两个图形里的方格不一样大。

师: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方格的大小必须一样。

师:说得好,必须统一标准才好比较。(为后继学习作了很好的渗透。)

师借助多媒体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历史”。

师:听完这段历史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标准统一了,人们的生活会很方便。

师:对,其实,人们总是在试图寻找方便、实用、精确的方式来交流、表达我们的思想。

在上述教学中,不仅有学生资源的捕捉和信息的回收,而且还有教师有效的回应反馈,体现出了人们在度量中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借用外物”“量化”也就是“转化”和“数学化”的数学核心思想,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的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的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学生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无数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有效的学习活动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