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空气污染地图:同一个世界,却呼吸着不同的空气!

 盛庭 2016-10-11


洞见黑暗。带你品尽天下事。为避免封号失联,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加编辑私人号陈彪1(微信号dongchajun1)为朋友。


来源:搜狐网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空气质量地图。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一个全球环境空气污染地图,这张地图基本囊括了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空气中PM2.5的数值。报告中数据显示,澳洲空气质量名列世界第5,但与此同时,中国却成了污染重灾区,PM2.5严重超标!



全球PM2.5超标地区


PM2.5这个名词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自从纪录片《苍穹之下》播出之后,这些微小的颗粒开始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这种悬浮颗粒物的直径是头发直径的1/28,小到可以直接穿透肺泡进入血管内,并对人体造成影响。


9月27日,WHO公布了世界空气污染互动式地图。《世卫组织指南》对PM2.5的年平均限值为10微克/立方米,根据卫星测量、大气输送模型和全球100多个国家、3000多处城乡点的监测数据,这个互动式地图显示,世界上92%的人口,都生活在PM2.5超标的地区!




在WHO公布了世界空气污染互动式地图,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占有全球40%的人口,却存在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除了靠近沙漠等自然原因,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效率低下的运输方式、家用燃料和废物焚烧、燃煤电厂和工业活动。



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空气质量较好,PM2.5的年平均值多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


澳洲空气质量世界第五


与周边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洲地图上的那一片绿!在这个空气污染指数世界地图中,澳大利亚甚至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被绿色所占领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澳洲绝大部分区域,PM2.5年平均值都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设定!只有中部几个地区,PM2.5水平在10-19微克之间。



在美国耶鲁大学年初发布的《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报告》里,澳大利亚被评为全球空气质量排名第五的国家,仅次于塞舌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马尔代夫和冰岛!而在“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澳洲的两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也连年被称为“世界最宜居城市”!



评价一国空气质量应从PM2.5指数,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来考虑,澳大利亚在PM2.5两项指标中毫无压力,分别为98.88和100分,只有“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一项在90分以下,为72.17分。


二氧化氮是由道路交通尾气、燃烧矿物燃料等所产生的对人体有害气体,不止澳大利亚,很多发达国家也同样被二氧化氮浓度所困扰,该问题也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无法避免,还能得到如此靠前的成绩实属不易!而其它世界知名的发达国家则表现一般,如美国位列第43名、英国62名、法国84名。


中国成空气污染重灾区


澳洲的空气质量令人欢喜,但另一边,中国的空气情况,放眼望去却是一片红!在中国PM2.5污染情况示意图中,中国东部、中部、南部、东北、西北等大部分地区几乎全部被一片红色笼罩,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的发达区域更是一片深红,唯一的一小块绿色也是位于青藏高原之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深红色代表PM2.5高于70微克/立方米,是WHO设定的年限值的7倍以上,红色代表PM2.5值为36-69微克/立方米,覆盖了除深红色区域外的大部分中国地区,空气污染问题让人揪心。


在WHO的“2016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库”里,收集了中国210个城市的数据。其中,PM2.5值最低的城市在台湾和海南,而年平均值最高的城市是河北邢台,在全球2972个城市里,排名第2964位,几乎垫底!



空气污染会让人类付出沉重的健康代价,每一个人都想从生到死能呼吸到纯净的空气,但每年都有超过600万的人口的死亡直接和室外和室内的空气污染相关联,妇女、儿童和老人是最容易受到空气污染影响的群体。


在中国,这样的影响已经真切地反应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雾霾天,戴口罩、看空气质量报告决定出门戴几层口罩几乎成了生活在国内的人们的必备“技能”。在很多空气污染的重灾区,人们甚至一连几个月或长达半年的时间看不到蓝天。



面对空气质量地图上,“澳洲绿”和“中国红”的鲜明对比,小编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难过还是开心。同一个地球,不同国家的人们却呼吸着完全不一样的空气,希望各国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让所有人都可以无顾虑、自由自在的呼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