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鉴赏】茶末清新典雅不凡

 天宇楼33 2016-10-12

  茶叶末釉一名始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书中称其“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如花,类如玉,范为瓶,最养目。”“茶叶末纹理之佳妙,有若于泥团之疏散于水中者,且其渐渐晕开,汇于足底,围绕周遭,直如鳝鱼腹皮之姿态流动,又于窑变外得少佳趣。”实际上,茶叶末釉属于无光釉,釉色平和,不喧闹,不张扬,如同和田玉的温润,是极符合中国文人审美情趣的。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

  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

  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

  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是茶叶末釉最辉煌的时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陶雅》谓:“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清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也仿烧明代御窑厂的“厂官釉”(即茶叶末釉),据唐英的《陶成纪事碑记》记载:“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而在此时期,因为有唐英的督造,御窑厂窑工们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对原料精选细淘,从而使茶叶末釉瓷器胎体精细纯净。同时,采用吹釉法,以克服蘸釉所造成的釉面不匀,使釉色温润纯正,造型规整。因此,雍正、乾隆两朝官窑生产的茶叶末釉瓷器,达到了历史上同类釉色产品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茶叶末釉牺耳尊,高51cm,口径24×19cm,足径26.7×21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茶叶末釉是厂官釉中的一种。厂官釉属于铁、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此尊上的釉即可称作茶叶末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