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文房瓷器学习(二)笔洗

 天童老僧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葵口洗
说明: 明屠隆《考盘畲事·笔洗》载:“今用作洗,最佳者有官哥元洗、葵花洗”。此件青花八方葵口洗形制独特,笔洗的形制以扁圆的腹为基本形,上口折沿,六角各置一矮足。外壁满绘青花缠枝莲纹,青花色泽浓艳。若至于案上,可赏玩,亦可实用,从此一件文玩雅器之上便可感到文人墨客精致的生活态度。
高:4cm 直径:18cm

文章图片2

民国·珐琅彩人物故事图四方笔洗
说明: 瓷胎画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面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制作这种专供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瓷极度费工,不可能有很大发展,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直到民国复古仿制颇多,这件珐琅彩笔洗即一典型。此笔洗为民国时期摹仿乾隆人物故事画片瓷器之杰作。其造型别致精巧,不拘方正,外壁绘图两幅,其画工精美绝伦,阴阳画法发挥极致,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传神动人,山石枝干,质感强烈;彩料柔美,胎釉绝佳,虽为近世所仿,然艺术美感丝毫不逊于干窑珍品,识者宝之。
高:13cm 长:19.5cm 宽:19.5cm

文章图片3

清中期·豇豆红镗锣洗
款识:“绿水园”三字单行楷书款
说明:豇豆红创烧于康熙时期,是清代单色釉中的名品。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由天成,经常隐现深浅不同的斑点,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莹润无比,居若藓若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饮流斋说瓷》中称“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点,背光则显绿色”,仅限于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小件器物,以文房用具为主。豇豆红釉烧造难度很大,专供宫廷御用,因此极为珍稀。

此洗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宛如豇豆之红色。器身不规则地布满斑点,正似落英片片,耐人寻味。此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俊秀,布局疏朗。此镗锣洗无论从造型、品相、发色均堪称同类器形中的上品。实为一件难得的文房佳器。
带座高:10.5cm 高:4cm 口径:8.8cm

文章图片4

清雍正·仿官釉荷叶洗
说明:清代雍、干两帝好古,制瓷方面推崇宋代素雅之釉色和简练的器形,其时御窑厂烧造技术高超,以宫廷旧藏宋瓷为蓝本,生产仿汝、仿官、仿哥等瓷器品种,蔚为一时之风尚。拍品取荷叶为形,叶边上卷化作洗堂。通体施仿官釉,釉色温润静穆,置于文案之上,足以引发思古幽情。
带座高:9cm 高:6cm 长:27cm 宽:13cm

文章图片5

清道光·茶叶末釉水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茶叶末釉原名厂官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为督陶官唐英在黑釉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其釉呈色稳定。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品种有三:蛇皮绿﹑鳝鱼黄﹑黄斑点,后人习称鳝鱼青﹑鳝鱼黄﹑茶叶末。其颜色古雅纯正,含蓄内敛,于沉静中暗含变化之美。 此水洗造型圆浑饱满,端庄规整,釉面平净润泽,釉色黄绿交映似茶叶细末,颜色素雅而深沉。底足露胎呈黑褐色,胎釉相接处留有刮削时形成的小锯齿纹。
直径:11.5cm 高:3.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