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摩的传说达摩与武术

 tjboyue 2016-10-12

一般认为,少林拳的创始人是一位名为达摩的印度僧人。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问师傅般若多罗大师:“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

 

  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注:震旦为中国之古称。)




  一苇渡江


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今中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晋见了梁武帝萧衍。在会见期间,皇帝说:“我已经建造了许多寺庙和宝塔,并且修复了更多的寺庙和宝塔,我把我的许多宝藏给了尚哈(与佛教僧侣有着兄弟般关系的人),而且为主要寺庙提供了大量土地。我尽了一切努力,我能得到什么呢”?

 

达摩注视着皇帝,答道:“陛下,虽然您尽了所有的努力,可是您一点儿也没有获得公德。”

 

皇帝被激怒了,驱逐了达摩。

 

达摩在南方不受欢迎,只好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阳。走到长江岸边,看到江面宽阔、水深流急,没有船只,达摩正愁着没法渡江,见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位老婆婆,身边放着一捆芦苇。

 

达摩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你是准备用这捆芦苇渡江吗?

 

老婆婆抬起头来看看,见来者态度十分诚恳,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达摩心想:一个年迈老人可以踩苇过江,我何不能呢?于是便恭恭敬敬请求说:“老人家,请赐一苇渡我过江。”

 

老婆婆仍然没有说话,顺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告别老人,来到江边把芦苇往江面上一放,轻轻踏上芦苇,顺顺当当过了长江。

 

当时北魏都城洛阳龙门香山寺有个和尚名叫神光,听说天竺国高僧菩提达摩在南朝都城金陵弘扬大乘禅法便前去会晤。来到金陵一打听,达摩已经渡江北上,神光没有停脚,就在后边紧追。来到江边时,神光看见达摩正脚踩一根芦苇过江,而且平平安安登上对岸,再一看一位老婆婆坐在江边,身边放着一捆芦苇,心想:达摩一定是用老婆婆的芦苇渡过江去的,于是急急忙忙跑到老婆婆的身旁,没有请求主人的允许就抱起一捆芦苇,跑到江边,扔在水中,打了个箭步猛地跳上苇捆,那芦苇不仅不向前进反而连打几个波浪,把神光掀入江中。

 

  神光喝了几口水,浑身湿透上得岸来,又走到老婆婆跟前问道:“前边那人用一根芦苇渡过江去,而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却险些命丧江中?


老婆婆说:“那人是以礼化取,我当然应该渡他过江;你是无礼抢要,我怎能无缘助你?

 

神光自知失礼,赶忙向老人道歉说:“老人家,方才我是急于追赶那人,忙中失礼,冒犯施主,请老人家原谅,渡我过江。”

 

  老婆婆见神光有了转变,遂答应施苇相助。神光一扭头,老人却不知去向。就在这时江面风起,漂浮在江面上的芦苇捆又慢慢地荡回到江边。神光望着老人原来坐的位置深施一礼说:“多谢施主指点,小僧去也!”,说罢,慢慢登上芦苇捆过了长江。当他登上长江北岸时,暗暗自愧地想:“唉!我实在不如人家啊!”神光心悦诚服,紧步赶上达摩合十施礼,请求说:“请圣僧到嵩山少林寺弘扬大法。”达摩跟神光来到魏都洛阳,不久又来到嵩山,一看这里山清水秀,就在五乳峰的山洞中落迹面壁,一坐就是九年。九年功到业成,大乘禅法传开了。


  达摩面壁


几经流浪,达摩到达了少林寺,他被这半隐半现的处于山脚下密林深处的小寺庙的魔力吸引,决定留在这里,因为修炼的最好地方是与外界隔绝。

 

不久,他便在庙后山坡上发现一个小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

 

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达摩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

 

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亲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

 

一年夏天,达摩发现自己刚坐下修炼不久便不知不觉地打起磕睡。他被自己的惰性激怒了,并且认识到打磕睡是绝不会达到佛教的终极境界的,于是他用刀割断了自己的眼皮将之扔出山洞。此后不久,在达摩眼皮落下的一块很小的地方长出一棵茶树芽。后来的僧人弟子们发现了这棵茶树,它产的茶叶能帮助僧侣们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此以后,茶叶就成了修炼厅里必不可少的物品。

 

  达摩在山洞里待了九年,直到达到佛教之终极。当达摩离开山洞开始传授禅宗时,弟子们发现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锦织纹隐约可见,宛如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




  立雪亭


有一年冬天,达摩独自一人在山洞里修行,一位名叫姬光的年轻人出现在他的洞口。姬光研究道教已有数年,他听说达摩的事迹后便慕名而来,决定成为他的门徒。姬光站在洞外,在没膝深的积雪里忍耐多时,等待达摩完成修炼。

 

达摩开定了,走到洞口看到姬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姬光答道:“向佛祖求法。”

 

达摩知道姬光与道教有长期的联系,他怀疑这位年轻人心不诚,仅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而来。为了试探姬光的诚意,他沉思片刻道:“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姬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秘奥,便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姬光的衣衫。

 

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

 

姬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达摩感到姬光信仰禅宗态度虔诚,于是同意收姬光为弟子,并为年轻人包扎了伤口,给自己的新弟子取名叫慧可。

 

  达摩临终前,将自己的袈裟和斋碗传给慧可,使他成为中国禅宗二祖。


  达摩与武术


达摩从山洞里出来以后向僧侣们传授禅宗。然而,达摩发现他们学习新知识所取得的成绩很微小,他们的身体坚持不住长时间修炼的僵硬状态,肌体是软的,并且已有许多僧人由于每天长时间盘腿而坐产生了血液循环问题,有些僧人体力不支,坐下修行一会儿就感到困倦。

 

达摩认识到他们需要各种锻炼以克服长期打坐而带来的影响。他利用自己作为印度贵族所受的教育,根据瑜伽学研究了一系列的功夫,这些功夫能够增加体内循环、提神和放松筋骨,而且强身健体。后来这些功夫被书中称为“古典肌体变化学”。从此,武术训练成为寺庙僧侣的主要课程。(来源:《少林与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