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怎么艾灸?咳嗽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家人哦

 涂鸦吧 2016-10-12

1、病症概述: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证候。古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历代医家有“咳者,肺之本病也”的说法,《素问·咳论》也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说明了肺脏疾患以及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时,均会发生咳嗽。咳嗽究其发病原因虽然较为复杂,然撮要言之,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位主要在肺,若病程日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肺及脾,由脾及肾。有任何艾灸养生问题,欢迎加微信:13810402629直接咨询。

咳嗽怎么艾灸?咳嗽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家人哦

咳嗽既是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皆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冶。

2、病理阐述:咳嗽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咳嗽的病因,主要在于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最常见的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寒外袭,卫气壅遏不宣,以致肺气不得宣降,而生咳嗽。

风热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咳嗽怎么艾灸?咳嗽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家人哦

内伤咳嗽,由于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而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知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或肝郁化火,炼液成痰,阻塞肺气,或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故常见的有脾病及肺引起的痰湿咳嗽;肾虚及肺出现的虚寒咳嗽等。

痰湿咳嗽,主要由于脾气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影响气机出入,遂生咳嗽。

虚寒咳嗽,主要因肾气、肾阳不足,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发为咳嗽、气喘。

当然,在病程中风寒可以化热;痰湿久蕴可转痰热;内伤可兼外感;反复外感,迁延日久,脏气受损,可致内伤。由此,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

3、灸疗辩证:风寒型:症状表现——咽痒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灸疗方法①艾炷隔姜灸:以灸风门、神阙为主,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如用于慢性咳嗽,7-10次为1疗程。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每日灸1-2次。③白芥子敷灸:选取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敷灸处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泡。④复方公丁香敷灸:取肉桂10g,丁香1g、麻黄5g、苍耳子3g、半夏5g、白芥子3g,上药共研细末,瓶贮备用。上方亦可加入细辛1g、人造麝香1g、苍术5g共研细末备用(苍桂粉)。敷灸前,先将患者神阙穴用温开水或75%酒精擦净,然后取药末适量用温水或酒精调成糊状,纳入脐内,外用胶布封好。1-2日换药1次。7-10次为1疗程。灸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宁嗽。以取手太阴,足太阳、任脉穴为主。



灸疗处方风门、列缺、天突、神阙。
随症加穴①发热甚者,加大椎;②鼻塞涕多者,加迎香;③咽痒咳频者,加孔最。









方义说明风门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太阳主一身之表、督脉为阳脉之海,故首取风门穴,可祛风散寒,疏调太阳经气;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合穴,灸列缺可以宣肺宁嗽;天突能降逆气而利咽喉;神阙穴能激发正气,促进气血运行,泄出外邪。

风热型:症状表现——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咽痛咽痒,鼻流浊涕,头胀而痛,或伴发热,口干欲饮,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灸疗方法: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②针上加灸:每次选3-4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0分钟后,针上加艾圆灸,每穴1-2壮。③薄荷叶敷灸:取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如泥膏状,制成蚕头大药团数枚,敷灸时用手指轻压贴于穴位上,每次选2-3穴,每日敷贴1-2次。每次4-6小时。灸疗原则疏风清热,肃肺止嗽。以取督脉、手阳明、手太阴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尺泽、太渊。
随症加穴①咽痛甚者,加外关、少商(针);②痰稠、量多者,加丰隆。



方义说明大椎表散阳邪而解热;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合谷为手阳明原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里,二穴并用,可以清肺热化痰热;太渊宣肺止咳;尺泽清肺肃降。诸穴合用,表邪得解,肺气通调,则咳嗽自平。






痰湿型:症状表现——经常咳嗽,痰多易吐,冬春季节发作尤甚,咳声重浊,痰白质粘,胸闷胁胀,饮食欠香,身重易倦,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严重者可出现气喘,腹胀、大便溏。若痰色转黄,苔色黄腻,则为蕴热之象。

灸疗方法: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5-10次为—疗程。③脐丹粉敷灸:取生黄芪、上肉桂、防风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敷灸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1g左右于脐窝,外用胶布或纱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④斑蝥发泡灸:用斑蝥粉如米粒大,置于肺俞、脾俞、肝俞上,用胶布固定,约12-20小时,揭去胶布,即见小水泡,任其自然吸收。如已溃破,则涂以龙胆紫液,盖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灸疗原则燥湿化痰,宣降肺气。以取足太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若痰湿化热,痰热蕴肺,则治拟清热化痰,肃降肺气。以取手阳明、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痰湿型取脾俞、丰隆、肺俞、太渊、神阙。痰热型加曲池、太白。
随症加穴①气喘者,加天突、膻中;②胸闷胁胀者,加内关、支沟。



方义说明脾俞补脾健运;丰隆运脾化痰降逆;肺俞、太渊理肺肃降;神阙补中益气,气行津布,痰湿自化。痰热患者,可加灸曲池、太白,清泄蕴热。如此脾肺同调,标本兼治,病可痊愈。






肺虚型:症状表现——咳嗽日久,痰液清稀量多,气喘,动辄尤甚,形寒肢冷,喜温畏寒,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自汗,容易感冒,纳呆便溏,甚则咳喘倚息,不得平卧,面浮足肿,心悸尿少,舌质淡胖或淡紫,舌下静脉青紫曲张,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滑。

灸疗方法:①艾炷瘢痕灸:每次选2-3穴,施灸前先用2%普鲁卡因适量,打一皮丘,在穴位上涂以蒜汁,然后用黄豆大艾炷连续进行直接灸,一般灸20-25壮,使局部出现焦痂为止。约经5-7日形成灸疮,可用生理盐水清创,消毒敷料覆盖,灸疮多在3-5周内愈合。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5-10次为1疗程,每一疗程间隔5-7天。③毛莨敷灸:取毛莨全草洗净阴干,研末,密贮备用。敷灸时,每人每次取药粉4-6g,以鲜生姜汁调成稠膏救。用正中剪有绿豆大孔的胶布数块,将小孔对准肺俞、脾俞、肾俞、气海等穴位贴好。再取药膏如绿豆大。放于胶布小孔内的穴位上,上敷贴胶布以防药膏脱落。至局部有灼痛感,即可揭下药膏。此法宜晴天中午贴敷为好,连续敷灸3次为1疗程。④白芥子敷灸:取炙白芥子、玄胡各21g,甘遂、细辛各12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敷灸时取粉末适量,用姜汁调成稠糊状,并加麝香末少许,敷贴于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处。每次敷4-6小时,每隔10天1次。⑤五倍子敷灸:将五倍子研细末备用,敷灸前先用75%酒精消毒脐窝,取五倍子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纳入脐中,外用胶布覆盖。2-3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⑥三白膏敷灸:取白芥子、白矾各30g,共研细末,加适量面粉,用米醋凋成糊状,临睡前敷贴于穴位上,每次选用3-4穴,敷贴12小时后除去,5-10次为1疗程。灸疗原则温阳化饮,补肾纳气。以取任脉、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气海、神阙、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丰隆。
随症加穴①气喘不平者,加定喘、关元;②心悸不宁者,加心俞、内关;③浮肿不退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方义说明气海、神阙益肾纳气,培补元气;肾俞,脾俞温肾阳,健脾阳;肺俞补肺肃降;足三里、丰隆化饮祛痰,诸穴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目前广泛采用的“冬病夏治”法效果较好,即按上述处方,在夏季(三伏天)施灸治疗,可以防治冬季发病。






4

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

1.《通玄指要赋》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2.《补辑肘后方》

上卷·治卒上气咳嗽方:治卒各咳嗽方,灸两乳下黑白肉际各百壮,即愈。亦治上气,灸胸前对乳一处,须随年壮也。

又方:从大椎下第五节下、六节上空间,灸一处,随年壮。并治上气。

3.《脉经》

卷六: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微迟……春当刺少商,夏刺鱼际,皆泻之;季夏刺太渊,秋刺经渠,冬刺尺泽,皆补之。又当灸膻中百壮,背第三椎十五壮。

4.《名医类案》

窦材治一人病咳嗽,盗汗发热,困倦减食,四肢厥冷,六脉弦紧,乃肾气虚也。先灸关元五百壮,予保命延寿丹二十粒,钟乳粉二钱,间日服金液丹百丸,一月安全。

5.《千金翼方》

卷二十七:咳嗽,灸两屈肘里大横纹下头。随年壮。

现代灸疗文献

1.化脓灸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1087例疗效观察 刘华 广西中医药 1980,4:44

治疗方法:灸治时间为农历小暑至白露期间,每年灸治1次,连续3年。第一年取肺俞、灵台、天突穴;第二年取风门、大椎;第三年取喘息、身柱、膻中穴,体弱者加膏肓穴。

治疗结果:1087例中,临床治愈300例,显效393例,好转276例,无效118例。总有效率为89.14%。

2.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7例 王小平 童静 张忠英 四川中医 2000,18(6):47

治疗方法:取穴:定喘、肺俞、膏肓俞、至阳,有哮鸣音者加天突,喘息加膻中、肾俞。用75%酒精穴位消毒后,将药饼(用黄芪、白芥子、细辛、麻黄、鱼腥草、甘遂等以4:3:1:1:4:1的比例制成药粉,加麝香0.1g,用鲜生姜汁调和后做成直径1cm的药饼)贴敷在上述穴位上施艾灸至局部皮肤发热、红润,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如贴药饼局部出现水泡的,嘱患者预防感染,溃破者可涂以甲紫。以上治疗均在每年夏天7~9月进行,每周贴1次,连续贴6次,共治3年。治疗期间不服用抗生素、镇咳及化痰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控:咳、痰、喘症状和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显效:咳、痰症状明显好转,喘症基本平息,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咳、痰减轻减少,喘症稍平,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者。

咳嗽怎么艾灸?咳嗽的艾灸治疗方法,记得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家人哦

治疗结果:例数67例,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

3.穴位敷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98例 刘长安 陕西中医 1987 ,(4):178

治疗方法:作者于1969年夏季三伏天,曾采用洋金花等药贴敷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治法如下:取洋金花30克,甘遂10克,细辛25克,白芥子35克。上药共研细末,生姜水调匀,做成5克重药饼,另备麝香少许。届时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出针,然后在药饼上加麝香0.01克,敷贴于穴位上,胶布固定。一般2小时取下,如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取下。每伏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治疗结果:298例中,痊愈33例(咳、痰、喘基本控制,3年无复发者);明显好转69例;好转154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为85.9%。

有任何艾灸养生问题,欢迎加微信:13810402629直接咨询,更多艾灸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qq159771518)←←长按可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