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带“州”而鲜有带“洲”?

 鸿蒙圣主 2016-10-12

文|唐忠元

在市面上和书面上,甚至在电视屏幕上经常见到“州”与“洲”的混用现象,把“株洲”写成“株州”,把“永州”写成“永洲”,把“广州”写成“广洲”。就这种现象笔者曾分别询问过几位文化层次不同的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答曰:这两个字反正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随便用都可以。文化层次较高的同志答曰:地名用字要遵遁约定俗成的原则,株洲的“洲”应带“氵”旁,永州的“州”不带“氵”旁。“对于我国带‘州’和‘洲’字的城市名称,你能准确地书写吗?”答曰:“没有把握。”看来,对于带“州”与“洲”字的地名的起因和规律不仅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而且还有进一步宣传和普及的必要。

一、“州”、“洲”字的由来和用途演变

先看看“川”和“州”字形的演变和本义。

中国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带“州”而鲜有带“洲”?

可见,古人在制作了“川”字的基础上,为表达“川”中的小岛,才制作出“州”字。“州”字的本义是河道中的小岛(或称沙洲)、水中陆地。

在上古洪荒时代,人们还没有建立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区划单位,帝尧曾经把“水中高土”的“州”划分为九个区域(九州)来进行管理。这就是后人把“州”作为一种行政区划的雏型。但秦、汉前“州”的范围很不确定,有“九州”和“十二州”之说,还有“大九州”之说`。皆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实际上并不存在。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始于京师附近地区外,分境内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置刺史巡视境内。东汉末“州”始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后世“州”作为行政区划或存或废,范围或大或小,但仍沿用至今。

当“州”被用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来表示“赤县神州”之后,再用它表“水中陆地”似有欠妥,于是古代文人又在“州”字前面加上一个“氵”部首,用“洲”来替代“州”,让“洲”拥有了“州”原来的涵义,而“州”在现代汉语言中只局限于作地方行政区划名,城市地名和由此派生出来的官名。

除了“州”作城市地名外,“洲”也常作城市地名和居民地名称,如前面提到的株洲、满洲里,在粤、闽、苏、赣、鄂等省县级以下的乡镇和居民地带“洲”字的地名也较多,粤有新洲、中洲、睦洲、三洲、桂洲。闽有莱洲、三来洲。苏有瓜洲、沙洲(县名,现已改张家港市)。赣有良碧洲、王家洲,鄂有牌洲,浙有泗洲头。这些乡镇地名大多数是由自然地域名称演变而来,起先指的是水中、水边的沙洲和小岛的名称,后来成了这些地方村落的名称。有些由于水体的干涸或改道,村落周围已无水体存在,而其地名仍保存下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个别的还提高了行政区划级别(由镇级升格为县级)。因此,在带“州”与“洲”的城镇名称书写当中,出现混用现象在所难免。

中国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带“州”而鲜有带“洲”?

在历史时期,我国曾出现过三百七十二个“州”字城市地名。随着州制的兴废消长,大多数“州”字城市地名消失了,只有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城市才能得到迅速发展,其地名得以保存下来。例如徐州,原地称彭城,汉代置州,始称徐州。清末废州,但地名徐州保存下来,沿用至今。

目前,我国“州”字城市地名中,象苏州、柳州这样中等规模的城市有20 余座,随着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近些年设立地、县级市时,又恢复了一些带“州”字的地名,如湖南的永州市、安徽的宣州市,山东的胶州市,河北的定州市等。预计“州”字城市地名随着地、县级市的设立还将有所增加。

“满洲里”城市名称中用“洲”是由少数民族语言译音而来(个别现象)。东北地区旧称满洲。1979 版《辞海》将满洲注解为:女真语,或作“满住”、“曼殊”,译音无定字,本义不详。或谓来自佛教,即梵语“文殊”,为“妙吉祥之义”。

中国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带“州”而鲜有带“洲”?

十九世纪末,当承修东满铁路的首批俄国人越过中苏边界进入现在满洲里这个盆地中间时,称这里为маиьчжуия,音“满洲里亚”,俄语意即“满洲”。他们用东北地区的泛称来称呼该地。1901 年火车站在这里建成,俄国人将该站定名为“满洲里亚”。中国人按照自己的发音习惯,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作“满洲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