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葑门城外的茶馆店

 苏迷 2016-10-12
口述横街石炮头77号居民卢根元整理高振华袁伟

  主办:葑门街道办事处
  葑溪历史文化研究会

  葑门横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河港纵横,是渔民捕鱼的天然水域,周边农民也会大面积种植“水八仙”。丰收时节,渔民和农民们会摇着农船将鱼、虾、蚌、蟹和“水八仙”等产品带到横街售卖。
  横街的商贸兴盛,开设的茶馆也越来越多,据说在葑门横街最多的时候有十三家茶馆。开茶馆非常辛苦的,每天早晨两三点就要用“老虎灶”将水烧开,烧开水的燃料全部都用砻糠。在老虎灶边的桌子上摆放有十多只木盆,盆中放上一条毛巾,供茶客洗脸漱口。茶桌上方的绳子上系着一排整齐的木钩、铁钩,供茶客挂篮子之用。茶客如出去办事离开茶馆,只要将茶壶盖翻转朝上,说明还要回茶馆继续喝茶。
  众多的茶馆也各有特色,如太平轩、许大宝、大根三家茶馆店的茶客大都是渔民,这几家茶馆在店堂后面设有一间浴室,摆放五六只长圆形木桶,名曰“盆汤浴”,供辛苦一天的渔民们洗上一个舒适的热水澡。
  在横街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茶馆要属“椿沁园”了,茶馆的老板姓顾,是个大胖子,葑门人都熟悉他,大家叫他“大和尚”,他为人和善,乐做善事,在横街的同行业中很有威信,受人尊敬。
  当时的“椿沁园”里流行一种喝茶的方式叫做“吃讲茶”,通过喝茶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在乡下时常会发生一些弟兄分家,田岸、石基被侵占等邻里家庭纠纷。当事双方按照约定,邀请亲朋好友、族门长辈来到“椿沁园”茶馆“吃讲茶”,由长辈们对争议一事协商调解,使得双方在茶桌上取得满意的结果。
  “椿沁园”也是唯一设有书场的茶馆。书场古雅简朴,下午晚上各一场演出。许多江浙沪的书坛名家都到这演出过。比如评话类顾宏伯的《包公》、金声伯的《七侠五义》、张国良的《三国演义》;评弹类蒋月泉、朱慧珍的《玉蜻蜓》,严雪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振雄、杨振言的《神弹子》,张鉴庭、张鉴国的《水浒》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大和尚”老板与这些书坛名家的私交是让“椿沁园”持续兴盛的秘诀所在。解放后“大和尚”老板将椿沁园搬到了凤仙园,但是终究没能抵挡住“文革”寒潮的侵袭,“椿沁园”也就暂别历史舞台。
  几年前,葑门街道对横街实施了综合改造,恢复引进一批老字号,“椿沁园”就是其中之一。新“椿沁园”茶馆选址于横街徐公桥堍,为附近的居民商户提供一个传统的休闲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