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青岛】走进辛家庄,追寻辛氏往事

 panggxj 2016-10-12

走进辛家庄追寻辛氏往事

张文艳

    “辛家庄站到了”,熟悉的公交车报站声响起,回过神来,走下车,一片繁忙的商业景象,商场、高楼,来往的人群,没有村庄的痕迹。车站旁有一街心花园,立有一块石头,上书三个红字“辛家庄”。是了,这里就是辛家庄,辛家祖先选择的安居乐业之地。当然,这里不是辛家的源头,辛氏立足之地在一个名为大埠东的地方。
  穿越时空,回到1404年,辛家三兄弟景直、景初、景元携家带口一身疲惫地来到大埠东,但见浮山云雾缭绕,大埠子以东紫气环生,地势平坦,可谓一片风水宝地,三人当即决定在此定居生活。因地处大埠子之东,取名大埠东村,辛氏三祖开启了在青岛的基业,他们开垦农业,世代繁衍。至于他们来自何方?说法不一,有小云南之说,即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但也有称来自云南。辛氏后人经过多番调查,普遍认为来自云南的可能性最大。然而,得出定论,似乎并不容易,因为,辛氏第一次修家谱的时间是先祖来青的300年后,已经繁衍十代人之多。家谱上能够详细记载的,是十代人追溯到自己的父亲、祖父姓名和子女情况,辛氏七世往前,只有世代供奉的影图上留下的姓名,具体关系已无法对应。


  或许是因为土地匮乏或许是因为突发天灾辛氏族人部分向外迁移辛家庄就是七世祖九经和八世祖荣业选择的迁徙地。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眼光。    有海近在咫尺;有山绵延起伏;有岛燕儿岛风景秀丽;有人浮山所人丁兴旺。不过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找对了地方否则也就没有了村民世代流传的“屋框”。叔侄二人先把家搭建在了今珠海支路以西东海路以北交界处也就是东部市立医院附近因为这里紧靠海边打鱼方便。然而不久他们便意识到海景房并没有想象中舒服奔涌的潮水不停在“骚扰”他们巨大的海浪声让他们无法入眠。第一次选址不太成功。


  汲取教训他们另辟新址选择了辛家庄一带具体时间据后人推断应该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村名开始叫前窑后来以姓氏命名这就是辛家庄的由来。辛九经与辛荣业划定中间为界带着家人落户村东村西分立东西二宗后来辛荣业的弟弟辛连业等人也跟随迁来落户堂兄弟辛奉业、堂叔辛应皆及后人也陆陆续续迁往此地居住。辛家庄一下子热闹起来。而在青岛解放前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居住的都是辛姓人。

  辛家庄初名前窑那么后窑是哪儿?原来同为八世祖的辛守业兄弟四人也从大埠东迁了出来来到大尧初称后窑。当然也有迁往其他地方的但大多数辛氏族人分布在了云雾缭绕的浮山周边。


  居住在辛家庄族人们以种地为生勤勤恳恳也靠海吃海兢兢业业。山下的空地里农作物虽算不上饱满但也能维持生计而村西南一公里处(现澳门路头)沿海岸线150米外一海礁成了村民们肥美海鲜的主要来源它的名字叫鲍鱼岛顾名思义盛产野生鲍鱼驰名岛城。可以想象每当大潮退却之时鲍鱼、海参、海胆都露出水面村民们拥上前去一派丰收的景象。“饮牛湾”孕育的水蜜桃曾让辛家庄远近闻名蔬菜种植也是辛家庄的一大特色。  今北山公园上曾经有个碾台子丁家山上那个靶子人(航海坐标)都能勾起老村民们的记忆那个听起来名字有点瘆人的老鸹炕曾凝聚着孩童们的欢声笑语还有形状像元宝的元宝地如今都变成了居民小区:香港花园湾仔区和辛家庄二小区。

  过去的酸和苦已经被慢慢淡化老村民正在宽敞的楼房里享受全新的生活。只是他们并没有在钢筋水泥中迷失自己家谱中记载着先祖迁来的踪迹仍然保留的地名是他们与先人联系的历史通道随时都可以打开追溯辛家过往的那扇大门通道中依然有未解的谜题辛氏后人并未放弃。


半岛都市报人文青岛正在做青岛百家姓系列。如果您的家族在青岛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且有家谱等资料。请和我们联系。



关注柳已青工作室,为您讲述青岛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