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时俱进,冷兵器之王的荣光

 木头1018 2016-10-12

军事是一个高度现实主义的领域,为求战争胜利,一定是什么有用就用什么。所以,只要还能用上的东西,就依然会成为军队的装备,比如看似早已应该被时代淘汰的冷兵器,就仍然在各国军队中占据着一个小角落。匕首、刺刀和弓弩,虽然早已不是决定性的武器,却还能在某些时候发挥出独特的作用——2004年,驻伊拉克英军的一支20人巡逻队遭遇百人规模的敌对武装袭击,在弹药将尽时,依靠“刺刀见红”歼敌35人,就说明了古老的冷兵器在卫星、导弹、飞机时代还是有一点小用处的。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个几十年,使着冷兵器上阵的例子就更多了。在艰苦的抗战中,缺枪少弹的中国军民用大刀梭镖对抗日寇自不用讲,就连大英帝国都有拿着英格兰长弓和大剑杀敌的奇葩,这位被称为“疯狂杰克”的中校和当时的首相一个姓,都叫丘吉尔(John Malcolm Thorpe Fleming 'Jack' Churchill),此君每战必带长弓、大剑和风笛三样“法宝”,而且还真的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用长弓射杀过德军,这可能是现代战争中绝无仅有的例子了,就是不知道当时正处于胜势的德军眼看着战友居然被弓箭射死,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

 


▲现在最古老的实物弓就发现于此


弓箭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武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最古老的弓箭遗迹被发现于南非的Sibudu Cave遗址中,在这里出土了约六万年前的箭簇遗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生活在非洲的科伊桑人(Khoi-San)仍在使用类似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弓箭,仿佛一个活着的时间胶囊。在1962年发现的山西峙峪遗址中,也出土了距今约2.8万年的石镞,现存最早的实物弓则发现于丹麦的Holmegaard,当地沼泽的高密度淤泥保存下了这把8000年前的木弓。

 


▲英格兰长弓的“驯弓”过程,简单地讲就是怎么把一根紫杉木在无损的前提下弄弯,这一类型的弓被称为单体弓


在古代战争中,弓箭是远程火力输出的主要手段,无论是什么年代,或是什么地区,如果能拥有一支精锐的弓箭部队,胜利的概率就将大大增加。中古时期的英格兰,就是凭借其独特的长弓优势,以大陆边缘的偏僻海岛为基地,在欧洲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起源于威尔士地区,长度达到2米的大弓威力惊人,曾有在实战中射穿四英寸(约10厘米)厚橡木城门的纪录,还有带甲骑士两条大腿都被箭矢贯穿后又扎入马身,整个人被钉在马上的例子。有了这样一种利器,再加上强制性弓箭练习造就的源源不断的射手,尽管时常要面对数量超过自己的敌人,英格兰人也能取得胜利——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克雷西战役、普瓦捷战役和阿金库尔战役中,笨拙的法国骑士一再被英国长弓射出,有如乌云一般的箭雨打得落花流水。

 


▲接近两米的单体长弓是无法在马上使用的,如果材料不变,又把尺寸变小,同样的拉距就很可能会把单纯木制的弓拉断


在东方的中国,射箭曾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六艺之一,而弓马娴熟的草原民族则把弓箭的火力和马匹的机动性高度结合起来,形成了如同后世装甲部队一般的战斗洪流,横扫万里而罕逢敌手——蒙古和满清所使用的蒙古弓和清弓,便是他们赖以取胜的主要兵器。由于马上用弓,尺寸不能太大,所以这些游牧民族多用复合弓,也就是用木材加上牛角、牛筋等动物制品做成“复合材料”来制弓,再加上反曲的形状,就可以在保证拉距的前提下,把尺寸做短,有利于马上的骑射。据今人的测试,清弓的箭速和威力还超过了尺寸更大的英格兰长弓,据此可以遥想一下,当年西征的蒙古骑手,使用与清弓威力相近的蒙古弓向欧洲骑士和步兵开火时,那种一边倒的大屠杀情景。

 


弓的优点是射速快,但缺点是弓手的训练时间会比较长,因为拉弓所用到的肌肉群主要是背肌中的菱形肌和三角肌,这是普通人平时不大容易锻炼到的地方,不经刻意的练习会连张弓都困难,即使能拉开,在张弓的同时还要瞄准,时间稍长难免抖动加剧,一句话,这个活对于人的要求不低。如果你去过某些游乐场所的射箭场或专门的射箭馆,拿起一张普通弓试射一下,就能体会到,对于一个未经训练的人来讲,要想射中二三十米外的箭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在缺少枪械时宁肯用大刀长矛,也不会选择弓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制作合格的战弓费时费力,成本也不低)——“大刀队”人所共知,“弓箭队”恐怕谁没听说过吧?

 


古人当然也不傻,自然也会想办法弥补这个缺陷,于是威力更猛的弩便诞生了。弩就是在弓的基础上增加一根垂直于弓臂的梁,用来挂弦,同时也是箭台,这种组合最大的好处是将张弓和瞄准的过程分开,上弦也可以用平时能经常锻炼到的腿臂和腰腹肌肉,对人的要求大大降低,训练一名合格的弓箭兵要以年计,而弩手几天就可以上阵,兵员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希腊人发明的“腹弩”,可以用全身的重量上弦,它在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单词gastraphetes,楚国弩的具体式样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古代欧洲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上弦方式,推杆、拉杆、滑轮……由于蓄能充足,威力比弓箭大了不少


弩肯定产生于弓之后,据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推断,最早的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希腊,战国时期的楚国则被认为是中国弩的发源地,据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记载,“弧父者……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逄蒙,逄蒙传于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也就是说楚国善射的“琴氏”在弓的基础上发明了弩。

 


 

弩上弦可用全身力量,不仅威力大,而且可以平稳瞄准,精度也好于弓箭,但这一切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结构复杂,成本高,射速也上不去。要做到平稳瞄准,就得有一套挂弦和释放的机构来达到目的。从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代铜制弩机设计精巧,没有弹簧之类的部件,标准化生产还使弩机具备了互换性。巧妙的结构让扣动扳机的力量很轻(最下方的“扳机”被称作“悬刀”),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射击时的稳定,最上方挂弦部件比较长的那一部分在竖起时还可兼作瞄准具之用(也称作“望山”),后来的汉弩基本沿用了这种结构。


秦汉两代的弩是青铜时代的杰作,也是中原农耕民族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利器。强横却又落后的匈奴屡遭汉朝强弩的打击,却一把也无法仿造,因为只有足够先进的民族才能设计和制造出这种具有代差优势的兵器。正是这种技术优势保证了汉朝不会沦于匈奴的铁蹄之下,如果说弩护佑了华夏民族亦不为过——这便是文明的力量。

 


▲弓弩的箭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

要根据目标特点使用不同的类型


弩的射速慢是天生的,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只能靠战术设计了。唐代发展出了“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的“两段击”战法,不过唐代步骑兵足够强大,弩的作用没有那么突出。到了以不善战而闻名的宋代,由于步骑兵的孱弱,对技术兵器的依赖就很严重了,弩这种古代世界的大杀器被高度重视,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到六成以上,弓弩轮流发射的“三段击”也成为宋军的主要战法。

 


宋代的“三段击”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弩手排成三列,按张弦、准备、射击的顺序进行间隔很短的连续攻击。另一种是士兵三人一组,最后一人张弦搭箭(张弩人),中间一人传递(进弩人),前排弩手专职射击(发弩人)。第三种就比较复杂了,实质上是以弓弩为主的多兵种合成战法——“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弓,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敌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替之。遇更替则以鼓为之节。骑出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兵退,谓之‘叠阵’”。


长枪和拒马用来防备有可能冲到近前的敌方骑兵,长枪手“坐不得起”是为了不至于遮挡弓弩手的射击,左右的骑兵防守侧翼。当敌军进攻时,先用射程最远的神臂弓开火,然后再用射程较近的“最强弓”和“强弓”射击,这样每一个“叠阵”都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火力输出点,实战中应该由多个叠阵组成一个更大的防守阵形。不过这种阵法只能用于防守,像西汉李陵那样凭借劲弩就敢以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扫荡并且大量杀伤敌军的阵法和气势在宋代已不复见了。

 


▲神臂弓的大致形象,但细节已不得而知,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曾收集到神臂弓的资料,但考虑到“维稳”的因素,最终没有收入全集,至此神臂弓完全失传


“神臂弓”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弩,但具体形制已经失传,《宋史·兵志》记载,神臂弓“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240步根据对“步”的不同理解而有多种说法,如果按今人左右脚各向前一次大约1.5米为一“步”计算,神臂弓的射击距离将达到360米,威力能达到“入榆木半笴”,就是扎入榆木深达半个箭杆(这个效果应该是在百步的距离上达到的,射到240步不大可能还有这样的威力),从这些记载看,神臂弓的性能都快赶上今天的步枪了,虽然有所夸张,但要是在战场上被这种弩射中,死亡概率将会非常大。




极其依赖兵器的宋朝还发展出了变态级的“床子弩”,虽然床弩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过,但宋朝把它用到了极致,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使用的床弩共有六种,典型的床弩有三张弓,用绞车上弦,由7名士兵操作,箭长可达2米,最大射程约200余步(箭矢较重,所以射程并不比神臂弓更远),一旦被这种重量很大的巨箭命中,甭管射中哪里,那一定就Facebook了。在1004年的澶州之战中,辽军将领萧挞凛正是被澶州城上的宋军发床弩射杀,正史中这位倒霉的辽将是被射中了头部,还有一种说法是萧挞凛被射穿后还被钉在了地上,从床弩的威力推断,这个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

 


▲根据后人的摸索,这是诸葛弩

最有可能的一种形式,但威力偏小


说到弩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诸葛弩”,诸葛亮发明的这种神奇兵器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二十多字的记载:“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依此记载,诸葛亮是对“连弩”进行了“损益”,也做了一定改进来提高射速,说明连弩在三国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诸葛亮并非是首次发明者,但这种改进武器的名声更大,达到了举世闻名的程度,“帝国时代”游戏中的中国特色兵种便是诸葛弩。《三国志》中并没有说诸葛弩是单兵弩还是大型弩,“十矢俱发”是连发十箭还是一次发射十箭也有不同理解,这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迷团。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弩的规定,可以看出跟管枪是一个等级,如果用弩伤人那就罪加一等


由于弩具有容易上手,杀伤力大,射击准确的特点,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对弩的管控非常严格,通常都会禁止民间拥有和使用,因为老百姓有了这个东西就很容易具备造反的力量,哪个皇帝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欧洲差不多也是这样,只是原因略有不同——绝不能让一个低贱的农夫拿着一张破弩就轻松干掉高贵的骑士。直到现在,在我国的法律中,弩依然是违禁品,各位喜欢弓弩的小伙伴还是到专门的射箭俱乐部去射射箭好了。

 


在热兵器兴起后,弓弩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是能再次见到它们的身影。在一战的堑壕对峙中,交战双方都想起了弩这个古老的物件,只不过这次不是用来放箭,而是抛射手榴弹,有的跟古代的弩类似,有的就像是一个大弹弓,反正肯定比人扔得远,多少能起到一些迫击炮的作用。

 


在二战中,弓箭也偶有应用,除了前面提到了那位英国丘吉尔中校外,苏联也有少量弓箭兵,不过看起来他们的弓很粗糙,箭也不长,其任务是“射”传单,而非杀敌。

 


今天的英国还保留着一支礼仪性质的“皇家弓箭连”(Royal Company ofArchers),因为是礼仪性的建制,所以他们使用的并不是战弓(真正的长弓估计他们也拉不开了),而是维多利亚式靶弓。虽然已经没有军事意义,不过他们仍然射艺精湛,毕竟还是要对得起“皇家”这个名号,而且论起服装、气场和派头来,也并不输给正规军。

 


时至今日,弩还有用武之地——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天生就无声无光,威力适中,附带伤害小(不会引起飞溅、引燃汽油和弹药),还可以用来抛掷绳索,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精度比传统弩更高,在特种作战、反恐、治安、抢险救生等方面仍然能派上用场。相比与弩,弓虽然大致的特点差不多,但一是要边拉边瞄,精度相对就比较差了,二是不能卧姿射击,三是威力全靠射手的即时体力,这些弱项使弓彻底退出了主流军事领域。

 





虽然不再征战疆场,弓箭仍然是一种体育和娱乐项目,在有些国家还可以用弓进行狩猎活动(弩也可以)。现代弓在结构和外形上与传统弓有很大不同,加上了滑轮、撒放器、平衡杆、瞄准具等装置,使用起来更加舒适自如,在狩猎时通过加装不同的箭头,杀伤效果也远胜传统弓,甚至可以猎杀猛兽。




在某些时候,弓箭这种可以不用现代工业支持的武器还会时不时地露上一脸,上图中满身带箭的美国警车据说是示威的印第安人所为,引擎盖和挡风玻璃都被射穿了(可能是警车迎箭而来,相对速度快放大了箭的威力)。下图是印尼某地的“村长械斗”,双方都抄起了古老的弓箭对射——相比于现代的枪械,弓箭可谓资源无限,非常适合这种级别的“战争”。

 


弓弩作为一种前后历史达到了上万年的武器,至今仍然与时俱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除了本身仍然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外,还因为弓弩的力量都来自人本身,人类即使进化到今天,很多人内心深处依然会存在对原始力量的向往和崇拜,这也是许多经典的动作甚至科幻类影视剧中,弓弩仍然会频频出现的原因(横店神剧就算了……)——热兵器巨大的威力、极远的射程、超高的精度,甚至未来世界的先进科技,也无法替代冷兵器的荣光。


参考资料

中华网军事

《中国兵器史》

中华弓会

果壳网—漫谈弓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