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昵称28525563 2016-10-13

教育学考研专属复习、瞎掰干货平台

教育学原理

教育心理学

中外教育史
研究方法论

了解教育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教育的功能和起源发展以及阶段特征






第 02 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这一章我们得认认真真了解教育概念的日常用法和学术用法的分类、教育的结构、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重点掌握谢弗勒教育定义类型的划分、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的功能、有关教育起源的理论、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




教育的概念



教育定义的类型


谢弗勒教育定义类型的划分

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景中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即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日常用法的教育概念

第一、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第二、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学术研究中的概念

社会角度的教育概念(三种)

广义: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又称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角度的教育概念 

教育就是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外延上,这一概念首先强调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非纯粹的理念或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在内涵上,这一概念强调教育是一个耦合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 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这一概念强调教育的作用,即在个体社会化或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

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类似,由活动者(教育者)、活动对象(学习者)与活动内容(教育影响)三个要素构成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系统结构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比例关系、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相互联系,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



教育的功能 


什么是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在教育系统内部 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 影响与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

按照作用对象: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有助 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 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分为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 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结果与教育目的相符;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产 生的非预期的功能




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而教育也具有阶级性,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特点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而教育目的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以,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生产力同教育的联系是间接的,必须以经济基础为中介 

教育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传递给受教育者,其中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教育是生产力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从生产实践领域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以后,其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教师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教师已成为总体工人中的一员 

从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既不能把它简单的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方式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联系,既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同生产力关系有关;既同经济基 础相联系;同也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有关。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 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的统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者将外在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知识,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个体的身心发展。该观点的依据是教育的内部矛盾,即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手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促使其发展的 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与作品

利托尔诺的《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和沛西·能的《教育原理》


主要观点

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它们的幼仔的活动也是教育

人类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其起源应该延伸到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本能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和作品

保罗·孟禄的《教育史教科书》


主要观点

原始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

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

主要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的劳动不同于动物本能,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 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发展为条件的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传递生产和社会中积累的经验

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超阶级的永恒的




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


时段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古代教育的特征   

正式教育机构学校的产生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加强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近代教育


时段

资本主义至 1917 年

近代教育的特征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独立形态教育学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代教育


时段

1917 年以来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培养统治人才,同时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课程内容、结构不断调整 

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 

师生关系民主化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公民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研究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鸟哥有话



我其实只知道

认认真真看完的人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