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义府志卷八——寺观(一)

 刘文祥7ao230an 2016-10-13

寺观 

    遵义县

    万寿寺  在龙山上,宋嘉定初建,明洪武末重修。《明统志》即龙山寺。《蜀志》《通志》同按;今称小龙山寺。

    玄妙观  在宣慰司治东,宋嘉定间建,明洪武中重修。《明统志》按:即今桃源山之观音堂。

    集贞观  在宣慰司治西,元至正间建,明洪武末重修。《明统志》

    真武观在治东五里。《陈志》

    净土庵在治北文昌宫上。《陈志》按:在城北十五里,崇祯四年

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再建。又名营盘寺。

    海朝寺  在海龙囤,明平播后兵备道傅光宅建。《蜀志》

    大士阁  府治前。《蜀志》明万历四十年知府孙敏政建。《通志》按:顺治十七年,兵备道贾彪撤府学左之金刚堂,因移材重修,今四天王像即自堂中移来者。时有程生云撰《记》,已漫漶。康熙二十七年,副将魏相重修,以为地方官朝拜之所,因名祝厘寺,又名万寿。其何年改“祝厘”无考。今存苏霖泓大士殿楹榜,有“帝以无为朝万国”句,款系雍正癸丑,知称“祝厘”在雍正以前。

    佛光寺  在府城内。初,有铜佛像在荒莽中,人往观,辄风雷不可近,后有异僧,命居人斋戒住,迎置此寺。《通志》

    雷音寺在府城南五十里。《陈志》六十里。水中突起一山,其下有飞云庵。《通志》前有雷水堰,堰临大山。《陈志》按:寺在九龙山下,万历四十二年僧宗莲即杨辉墓祠基址建。

    西坪寺  在城南百里,又名虎丘寺。僧大冶道场。

    附:陈起相《西坪寺记》:嵚崎崱屴,梵宇托焉,在湘不以为奇,不奇飞舞,奇坦旷,盖湘原少而峰多,则以少受选焉,宜尔。有地曰

西坪,飞舞夹纵,坦旷中铺,不此之奇,是选雷之目矣。坪又以石为

筋脊,石自某地,迄于板阁,凡五十里。状若蛟虬,蜿蜒而迤逦,隐隐隆隆,蛛丝马迹,□□笋轴,画势玲珑,受拜南官,非袍笏不敢见。当坪之腹,始张甚,为象,为狮,为龙,为虎,然不示人以玩,且韬藏之,俟其人卓锡不偶也。岁乙酉秋,冶公和尚以蜀乱,率众适至,响锡摇空,笠篷正锐,初非有取乎此。会坪有四众,振(震)师之名,请辍沙滩之祗,为创结茆之憩,师犹不以为缘,唯唯否否,宿宿信信,庸知山是蕴结,鬼神呵禁,不为化城,不肯。师遂一住十有四年。茆就坏,四众不听师去,乃开土创刹。其时乃有狮若象,若龙虎,奔走腾沓而来,处刹之四隅不散去,众始大骇,异之,乃知师游戏神通,示人不测若此。

  禹门寺  在治东七十里,山周四五星,其西乔林崇壁,乐安江经其下,回潭一碧,环山而东。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始创伽蓝于上,名沙滩寺。明亡,朝邦子黄冈知[](县)怀智落发住此,名龙兴禅院。顺治丁亥,僧丈雪避乱来居,旋去。丁丑冬,再至,遂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居,上下蜂房,各开户牖。祥和诸子,日至十百。北建藏经楼,贮四部《释藏》。后丈雪归四川昭觉寺,其徒一庵继传棒喝。丈雪有《禹门六景》——《石头山》、《锁江桥》、《溪声》、《牧笛》《沙汀》、《月浦》六诗。今寺中《释藏》如旧。故遗联匾,多破山、丈雪手笔。赵州中峰,破山、丈雪、一庵、福圆各诗文语录,板并存贮。

    附:丈雪《开堂记略》:沙滩溪回九折,峰抱千头。神宗初,黎静  轩裁为伽蓝龟鉴。丁亥上已,余避世于兹,睹溪烟掣浪,鳞藻跃凤,斖旃厥业,束殚衷期。越已丑冬,再寻溪口,易“龙兴”为“禹门”,  野戍,胜境堪誇,树为学业禅堂。总以一铛共煮,众姓施腴,蔬圆周备,收跋涉遐迩之役,免久坐新参之劳云。梁应奇撰《禹门寺记》:稽昔禹师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华阴砥柱之墟,皆获安澜;怀山襄陵之势,不复如初。万世而下,称禹绩,受禹成者,至今不朽。不谓桑门亦有怀襄,而本来面目载胥沉溺,非有慧解人,具救生心,乌能手援诸溺而登之岸?稽乐里有寺名沙滩者,绀殿轩昂,堂奥鸿厂,石磴层嶙,林木蓊蔚。溯所创者,肇自策眉。始惜沙滩梵刹,“滩”则不能遽济,“沙”又恒河难更。恭请丈雪人天师范为丛林住持,于是易为禹门禅院。遏人心之江河,溶群胸之闭郁,使之洞见本来面目,豁然通,憬然悟,有如禹之随山央排,机忘物我,真利济之人乎!师,蜀之内江人,棒喝交参,印德山《济北家言实传》、《曹溪正脉说》、《语录》,凡若干篇。平澹自如,行业兼备,将与禹功并垂不行。余因视师三川,便道游览,盘桓啸做,识师最真;敬作记言,以纪盛心云。

    纯阳阁  在治北五里。按:阁当会川河水会,孤阜挺出,秀临绿

潭,古木幽萝,掩映水石。顺治庚寅,忠国公王祥建阁于上,像祀吕祖。乾隆四十二年,知府苏霖泓补修,有邑举人唐惟克记。阁侧有一石,为憨憨道人栖卧遗迹。游憩者一枕一琴,几忘尘境。霖泓诗云:“纯阳阁上好烟霞,拟放银河八月槎。铁笛一声来道侣,桃花几树着人家。”

    西来寺  在治西三十里八里水。平林蓊郁,一径通幽。康熙初本杨氏宅地,总兵吴之茂以争构劝舍为寺。僧两生遂于此开道场,名“松丘禅院”。手按大乘经字数种柏数十万株。其尾字倒植之,后长枝皆下垂,今犹存。内《释藏》为僧明澄走京师请于当事,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四王供施装造,奉旨赍来永镇山门者,共六百七十六函,通六千九百五十卷。后知府赵光荣募制经匮存贮。

附:高奣映《松丘缘起》:薪尽火传,法灯慧焰,于以续佛是根,惟一大事因缘,无有余二。然则因根起缘,因缘相触,而生妄境。尘利瓦砾,大地河山,无非法身边事。盖逐事则离,根心则会,会极则语,语而不作,圣澄圣解,乃可顿入性海。故说有碍尘,设空著妄,一立语言,皆无是处,以之平等,性得大空,心乃如如自在地耳。一日,余因公来播,结宰官因缘,竟,而后比丘、长者、居士,以至性善男子,皆以因缘结我。有顷,两生弹师亦随缘而至,启门纳客,措之坐,以眼代口倾盖间,不立对待尘不生,知见解水乳之合,其亦石上相逢,得非两生契阔而能然耶?嗣一日,禅师复来晤,出所为论疏以示,相与降澍天花,而针投黍透,抑语默动静,无非为一时因缘事欤?微言之绪,偶及禅师所创松丘禅院,乞余为序其缘起。乃曰:  “初,此地名八里水,风景颇异,寺址乃杨氏宅基,因两姓斗讼,僧赖吴大将军得遂支公癖焉。”余曰: “金刚,至坚也,击之以羚羊角,则迎手而碎。禅师无烦恼,能破除人之烦恼,得住清凉界,以大将军为之金汤,理固然矣”。问八里水之名何居,禅师曰:“离寺三里许,有洞焉,水从洞出,流八里入别洞中,是以得名。寺之左壑曰牛郎土岛,右峰曰皋陶山,后十里远近有皋阴灌木则名九苍林,其所由来,莫可状诘。”余曰:“无名,其谓之古始,有名,乃以物母,借问立松几株?牛郎在壑而织女安适?皋士师日刑几人?九苍淇溟,十里何限?”禅师曰:“唯,万象空花,了无是事,松且不有,况于它乎”?余因诵瓦屋山木皮因缘,既,乃徐为禅师释曰:“所谓山河本于清静,固其然也,而其机起于忽生。今日禅师与浴云子舌妙机圆,忽生影事,不可谓之无;是皆虚妄,即禅师建立宝王,亦应与空花免角等,不可谓之有。如是,则织锦水于机上,开剑门于匣中,未为不可也。以心缘法尘,独影境现,余知松丘之岫壑冲深,高霞翼岭,石磴逶迤,幽回九折,而历睇湘川诸山,几为之劣焉。卧游自醉,它日不必赞资粮、更游第二道场矣。持此即作松丘缘起。名山有灵,当永为呵护。庐陵高奣映成文生子游,成游而后知文之非其景也。文托心生,心随文幻,夫虚虚实实,言亦旦暮遇之而已。曾闻之,去此十四国土,有世界名旃(此字右下不是丹字,而是冉字)穆多香,彼国人以梦为真,以实为妄,其余饮食农具,皆从一梦,而后饱暖始自得焉;不梦,则不真以为有。余昔也疑,今而乃悟。谓今日之游虚,前日之文实,话因阁上,当与上人话之”。浴云居士高奣映志。  罗兆牲代陈碹撰《补修禅院记》  学士大夫宦辙所居,必有胜刹通流,与为栖息往来,非第纵逸游,赏方外也;所以涤尘嚣、发锢覆,其益宏矣。在昔如裴休,陆大夫、苏、黄诸人,固以是为归;而欲烧佛骨之韩子,亦不能不心醉大颠。盖佛骨自可烧,大颠自可参,原不相碍,此所以为退之也,而马騃儒且盛气辨之,谓为无有,不大可哂耶?予吏遵三年,遵固陋远,求所为垒碧煜煌、壮观一邑者,既不可得;即疏转卷石,布置略佳,亦绝未见。至城刹缁流,率讽呗取直、香火衣食耳,无可言语者。禅宿藏天,故两生老人之高足也,住锡城西松丘禅院,惠然来访,予延见之,渊仪玉韻,英英照人,固乐与周旋。一日,持绿萝高雪君所撰《松丘缘起》相示,予快读一过,恍坐话因阁而左顾神娲、右揖庭坚也。始叹桃花源击武陵数十里耳,刘太守不亲往搜寻,岂复有津可问?若兹丘则距 城更近,予且至今未前,不令拂云诸叟远笑俗吏难医哉!藏天白曰:“高公镌记后,寺中补造者,有大都督郑公及裨帅等合树之坊,有傅、李二太守庄严之佛,有诸善信捐建之天王殿五、斋堂一十有二,落成于今戊辰,滥觞于壬戌。公不吝如椽,踵高公而记之,为兹寺增一盛事可乎?”予笑曰:“雪君先成文而后游‘谓文为实,而游为虚,其言甚辨。然既文之复,何非游者?文实则游亦实,游虚则文亦虚,虚实倘分,真妄互起,不几梦中说梦、觉外寻觉耶?予再蹈斯倒,是馋郑人之鹿,踪臧氏之羊也”。藏天曰:“蔡少霞伏枕书碑,所谓‘山元卿’者,当以何人实之?某来敢望颠公,尚幸退之不来,可免五百年后人饶舌耳”。余谢曰: “子之善嬲也,予行且至矣”。图书其语为记。其施资诸人,例得备书于后。至本寺始卒,已详雪君记中。雪君记佳,可留与后人也。

茅衙寺  在城北十五里茅坪,原名仙岩庄,初为杨应龙妻田惜玉所居,称曰茅衙。平播后,李氏得之,改建为寺。《通志》

黄钟寺  在城北四十里,四境皆田,中耸一石如螺。明弘治间,夜大风雨,光怪闪烁,居人旦往视之,有钟悬树间,因建寺居之。后圮。国朝顺治十八年,里人张时有增修。《通志》

天台寺  在城北四十里,僧烜一建。岩洞皆奇。《通志》

    玉皇观  在城内。旧有《文昌乩笔记》。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修。《通志》按:观,宋建,元、明间屡修。旧《记》载《金石》。

  先天观  在城北三十里紫霞山,明正德初杨颠仙建,今改名紫霞

寺。《通志》有碑记。《陈志》文载《金石》。

  祖师观  在东门内。又东二十里亦有祖师神祠。《陈志》

  观音阁  在东门内。《陈志》又城南百里天六甲有观音寺,创自前明,以后屡经补修。

    三宫殿  在东门外。

    大悲阁  在东门外。

    太平寺  在治东狮子桥。

    东林寺  在治东二里。

    普慧寺  在治东五里。并《陈志》

    湘山寺  在治东二里。《陈志》按:《明统志》云湘山上有大德护国寺,即此。

    六宝寺  在治东二十里。

    白莲寺  在治东十里。

    砂冈寺  在治西四十里,即白牛寺。

    石宝寺  在治东四十里。并《陈志》

    回龙寺  在治南锁水。《陈志》按·一在城南九十里。

    延禧寺  在桃溪。

    常山寺  在治南五十里。

    福源寺  在治西二十里。并《陈志》按;寺,唐、宋闻建。明建文帝菅寄宿题诗。

永定庵  在治西一里。 

    海月庵  在治西二十里。并《陈志》

    瓮海寺  在治西五十里。《陈志》按。又名回龙寺。

    白云庵  在北门外。《陈志》按;城南六十里有白云寺,明万历中建。

    普贤庵  在治北二里。

    高桥寺  在治北三里。

    大觉寺  在治北十里,资中闵相建。

    活龙寺  在治北十里。并《陈志》

    慈云庵  在治北二十里。《陈志》按:吴逆时,杨维柱捐业建。嘉庆十四年僧重建。庵中有铜佛三,迁自海龙囤。

    董公寺  在治北十五里。《陈志》按:旧名龙山寺,后名西乐庵。康熙元年兵备道董显忠重葺,有邑举人王以中记。乾隆六年,有燕僧来重修,易名董公寺。

    天马寺  在治北二十五里。

    广佛寺  在治北三十里。

    天成寺  在治北二十五里。

    上龙洞寺  在治北四十里。又有下龙洞寺。

    天台阁  在治北四十里,有奇洞。

    临江阁  在治北四十里。旧名太元。

    曲水禅院  在治北四十里。

    石华庵  在治北四十里。

    黄琮岩寺  在治北四十里。

    五岔寺  在治北六十里。并《陈志》

    朝阳庵  在城东百里,康熙四年,罗某与妻姜舍宅建,身为僧、尼,有碑记其事。

    黄池寺  在城东九十里,明万历中僧性穿建。

    龙聚山寺  与黄池寺近,明万历中建。一名永灵庙。

    白衣庵  在城东九十里。

    官城庙  在城东九十里。初,三抚相公旧城,今废为庙。主人汤饼日祭之,谓能保产厄。外有斗牛城、斗鸡城、迎春台、上马台、金刀坑古迹。

    古令寺  在城东四十里,昔有异僧禅一焚化于此。

    金瑞山寺  在城东六十里,旧名青冈山,又名麒麟寺,为川主显灵处。相传昔有川主像并铜钟飞至此。钟有铭,载《金石》。

    大寺  在城东南七十里。旁有塘,高广数丈,田时不涸。侧有石隙,春夏水溢,即自此消。

    华严庵  在城南五十里飞凤山下,万历四十七年僧元定建。

    商胜寺  在城南五十里电伏山下,明万历中建。

    龙些寺  在城南五十里。又名马家寺。

    坐云寺  在城南六十里狮子山,即常山之首。原名蟠龙阁,顺治初建,康熙三年,有侍讲长寿王长德记。二十八年改今名,有知县陈埴记。

    方广寺  在城南六十里天台山,即常山之尾,旧有小庵,耙土地神。万历中改。

    云台寺  在城南八十里,崇帧十四年建。

    楞严寺  在城南九十里。又名石板寺。

    延龄寺  在城南九十里祈寿山。

    双山寺  在城南九十里。

    朝阳寺  在城南百里凤凰山下,万历间建。又南一甲茶栏头亦有朝阳寺,康熙间建。

    报恩寺  在城南百里卧龙山下。又名马坪茶腰寺。

    双林寺  在城南六十里。又名水口寺。

    金山寺  在清潭里,宋成淳间建,明罗其宾、罗承恩重建。相近有金堂庙。

    复兴寺  在城南五十里仙凤山,明正德间建。又名瓦厂寺。

    双溪山寺  在城南五十里龙坪。又名水口寺,万历中建。相近有后衙寺。

    青龙山寺  在城南七十里。

    龙宝寺  在城南百里龙镇山。

    仙人山寺  在城南百里。又名水口寺。

    护国寺  在城南九十里。又名唐坝寺,顺治初建。

    瞿昙寺  在城南百里,明万历中建。中有《石谷和尚语录》板。

    大兴寺  在城南百里创自前明。

    桃溪寺  在城西十里。

    玉台山寺  在城南八十里创自前明。

    掌台寺在  城南九十里,明御史陈启相落发于此所建。

    天池寺  在城西二十五里紫金、崆峒二山间,下临大水堰顺治中

建。

    金麟院  在城西五十里三层崖上顺治中建,康熙间移建山顶。嘉庆二十五年,寺僧通梅募铸铜钟,重千余斤,围丈八尺,声闻数十里。

    水月庵  在城西南四十里九峰山下,明万历三年建。又名水口寺。

    落野寺  在城西六十里金凤山顺治中建。

    恒泽院  在城西五十里。又名昧堂寺。明崇祯十六年,陈应麟建经楼,贮万历间施寺《藏经》。

    万福寺  在城西南八十里云霞山创自明万历中。原有九殿,后以兵渡乌江,拆作浮桥,仅存川主一殿,乾隆四十九年迁建。奉佛。

    慈音寺在城西南八十里。又名阿陀寺,又名水云堂,明万历二年

建。

栖和寺  在城西百里六宝山温泉上明末建。

广惠寺  在城西九十里永定山上。又名堰村寺。

花茂寺  在城西七十里金凤山明末建。

佛兴寺  在城西七十里会龙山创自明万历时。

钟峰寺  在城西南百里明崇祯中重建。

云水寺  在城西百里。

东流寺  在城西百二十里。

兴隆寺  在城西八十里三奇山。下有青龙寺。

古柏寺  在城西二十五里。又名张家寺。

东山寺  在城北二十里。

迎水寺  在城西北二十里。

金藏寺  在城西北四十里。

灵应寺  在城北二十里创自前明。

    马鞍寺  在城北二十里。

    水源寺  在城北七十里。

    红庙在  城北二十五里。

    云龙庵  在城北八十五里永安山。又名中寺。距三里许有永丰庵,足名上寺。并明万历中建。

    正安州

    胥觉寺  在城西七十里,古刹也。《州志》明万历九年,僧锡牌增

修,俗名锡牌寺。《通志》

    冲虚观  在真州长官司治北元建,明重修。《明统志》

    本刚寺  在城南五十里茶坪。《州志》康熙七年知州高瑆重建。《通志》。“瑆”,《蜀志》作“理”,“陈志》亦作“理”。

    蟠溪寺  在城北百里。《州志》明万历初,僧孤舟面壁于此。《通志》又名蟠龙。相传嘉靖时杨升庵到此,题诗壁上。寺前沙砾,光灿如金,拨之以校,则黑,所云“金沙铺地”是也。《州志》

    龙塘寺  见《蜀志》在州南八十里林溪。每年收寺中租谷四十石为鸣凤书院掌教薪水。

    德星寺  在思六甲。

    玉皇现在州南七十里。并《州志》

    普明寺在治东《陈志》思二甲。《州志》《明统志》:在真州长官司

培东,元廷话间建。

    真武祠  在旧城南门内,有角井麟鳅。旧址去治东百二十五里思一甲。

    慈化寺  在城东百八十里思十甲明弘治十三年修。嘉靖十四年,眉山苏宗式探花平筸子坪贼石老后重修。古名雷兴寺。

    观音寺  在偏崖。一在思十甲。一在德八甲。一在小二甲。

    回龙寺  在城东百里思十甲。一在德十甲。

    莲池寺  在城东思四甲。一在城南德九甲。

    朝阳寺  在偏崖。一在德六甲。

    报真寺  在城东思七甲明嘉靖二十年真州郑长官建。

    法堂寺  在偏崖。

    莲华寺  在德八甲。

    普陀庵  在小六甲。

    观音阁  在南门外石笋峰。康熙初,有大士相止于峰巅,居人目建阁焉。后复于峰腰建钟亭、正殿。

    南京堂  在恩三甲。

    龙池庵  在思三甲。

    凤凰寺  在思三甲。一在北二十里小米庄,一在江九甲。

    崇兴寺  在思五甲。

    银瓦寺  在思五甲。

永兴寺  在偏崖。

宝鼎寺  在偏岩。

高峰寺  在偏岩。又名天峰。

云台寺  在思十甲。

华光寺  在城南八十里德一甲娄子头。

海会寺  在德一甲。

吉祥寺  在德一甲。

兴复寺  在州南九十里。又名水口寺。康熙四十年,知州汪曾垣置有常业。一在江十甲。

冯村寺  俱在州南德二甲。

善缘寺  在德二甲,北宋大观五年建。

水盘寺  在州西二十里德二甲。

华严阔  在州城西门外一里。又名三奇寺,明嘉靖间真州郑长官建。

水丛庙  在城西德三甲。。

杨泗殿  在城南十里。一在德五甲。

水口寺  在城南四十里德六甲杉木坪。

大成寺  在城北五十里。唐乾符间,南诏陷播州,筑城于此,城垣基址尚存。南川有玛瑙城,罗尾城,一时同建。又云;此城乃南宋宝佑年建。

    洗脚寺  在城北五十里。又名下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