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昵称37230097 2016-10-13

河豚一般体型一般呈圆筒形,有气囊,每次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吸气膨胀,变成一个“胖子”。据说河豚的这种手段是为了吓走自己的天敌而设置的,怎么可能,先不谈人类,就算是水里的生物,碰到变大的河豚也照吃不误。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对人类来说,自古在美食的问题上就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很难看。即便河豚有毒,人们也考虑的是怎么去除掉河豚的毒性,照吃不误。感觉遇到危险的河豚再一次变大警示人类,人类的反应也是:哎,你看这玩意萌萌哒啊!接着吃。

一、中国人吃河豚

河豚在北宋时期就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最爱,据说苏轼还在常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吃过一次河豚,就留下了“也值一死”的感慨;到了清朝周芝良的嘴里,就变成了“值那一死西施乳,当日坡仙要殉身”说的就是苏轼,而这个西施乳,就是河豚的精子了。

当然,由于我国吃河豚的历史十分优秀,甚至皇帝也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吃河豚,对御厨来说,这也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考验。目前现存的关于河豚制作技艺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如明人宋翎的《宋氏养生部》、清代小说《三风十衍记》等等。在《三风十衍记》里,我们就看到了极为详细的河豚制作工艺:

“将河豚数只割去眼、抰出腹中之子,刳其脊血,洗净,用银簪脚细剔肪上血丝尽净,封其肉,取皮全具。置沸汤煮熟,取出,纳之木板上,用镊细钳刺其芒刺,无遗留。然后切皮做方块,猪油炒之,入锅烹之。起钁时,必张盖其上,避烟尘也。用纸丁蘸之则燃,否则未熟。每烹调必多,每食必尽,则卒无害。”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这种每次烹调很多,一次吃很多的办法其实二战时候美国也用过。据说是因为德国潜艇厉害,总是炸沉美国送往英国的物资,而且潜艇来无影去无踪的,根本没法琢磨。于是一个数学家出主意,我们每次先将物资的舰队聚集在一起,然后一起运往英国,这样在概率上可以多运一些物资。

所以我总觉得是不是因为即便采用了《三风十衍记》的做法,也根本做不到完全祛除毒性,于是每一次让大家吃很度,这样如果烹制出的河豚无毒,那大家也吃爽了;如果河豚有毒,那吃死了算,我也吃够了。不晓得是不是这个逻辑。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当然,有毒的河豚也产生了一些民间的小规矩,比如不能请人吃河豚,因为这意味着教人去死,只能说“我X年X月X日准备在哪吃河豚,多了一双筷子。”老吃货自然就会意了,去不去自己拿主意。去吃河豚的时候,客人会先掏出1块钱放在桌子上,表示这河豚是我自己买的,吃出什么问题盖由自己负责,也免得发生争议。通常河豚会由厨师端上桌,当着客人的面尝一块,半小时以后看到厨师还活着,客人才能动筷子。只不过动筷子之前得给厨师塞一个红包表示感谢。

我总以为古时候如果皇帝喜欢吃河豚的话,往往会让自己身边的太监为自己这么试一下再吃,免得自己不小心挂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礼仪习惯了。

当然,一般卖河豚的店家还会准备“粪清”作为解毒剂,我们知道,粪清一直都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搞定的,所以用粪清当做解毒剂简直再好不过。一旦客人中毒,立刻派粪清入场,让食客将刚才吃的东西都吐出来,其实到了前些年还有给客人灌肥皂水的,只不过好久不去南方,不晓得这个风俗习惯还在不在。

二、日本人吃河豚

比起中国人吃河豚的谨慎,日本人的谨慎似乎用在了另外的地方。至少他们不会拿别人去为自己试吃。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人吃河豚的习惯似乎从江户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到了丰臣秀吉的时代,由于人人爱吃河豚,搞的丰臣秀吉手下的武士被河豚毒死了一大片。盛怒之下的丰臣秀吉下令:吃河豚会被没收财产,甚至拘留;这道禁令一直保存到了今天日本皇室当中。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不过,就如同当年基督徒之于古罗马,即便进入罗马传教的基督徒会成为古罗马君主的刀下亡魂,但几百年间还是有无数的基督徒来到罗马传教,并最终用宗教征服了罗马帝国。日本人对河豚的征服一直从江户时代到了明治时代,由于一代一代的吃死了好多人,但还有无数的人这么努力,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迟到了河豚料理,当场宣布取消河豚的禁令,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在在下关春帆楼前还有纪念伊藤博文吃纪念河豚的纪念碑。

不过,日本人的科学精神比至少在几百年前比国人强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因此当河豚的禁忌解除,日本人就开始研究河豚的毒性,并在1892年,从东京开始,日本各个地方都开始科学的吃起了河豚。

吃河豚,我们和日本哪里不一样?

日本人认为,河豚毒素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河豚体内生成的;另一种则是来自食物链积累的。尽管这两种说法在当时谁也没打赢谁,但日本人的确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隔绝河豚食物链的方法,强行隔离能产生河豚毒素的海洋生物,并强加管理河豚私聊,成功培养出了低毒性甚至无毒的河豚。这类河豚目前占到了日本河豚总量的90%。只不过,由于各种天灾人祸,虽然在理论上无毒河豚是无毒的,但就如同老婆饼里没老婆,但有了老婆的老婆饼一样吓死人那样,河豚还是可能吃死人。不过在持证的河豚厨师面前,这种概率已经被大大压缩了。

但是,还有研究者认为,河豚毒素是河豚免疫力的重要来源,失去毒素的河豚对疾病和寄生虫的抵抗力都会减弱,因此在口感上,家花没有野花香,即便在今天,日本还有大量的男女专程去吃有毒的河豚,美其名曰:体验一次死亡之旅。

顺便提一句,善游泳者死于溺,虽然日本人在河豚的研究方面已经可谓“通神”,不过专业制作的料理人也动辄会因为自己食用河豚而毙命。看来,尽管日本人非常喜欢给自己从事的事业赋予某种道德感,不过河豚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却并不会因为料理人的道德水平而提升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