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会让人成为唯物主义者

 霞思囩想 2016-10-13
一个多月前,有一位长辈来巴黎:她跑步,跑得精神矍铄;参赛时跑6分钟配速、平时晨跑7分钟配速。
她老人家的说法,跑步就是跑个敞亮。跑步不一定让你身体多好,但让你知道自己身体有多不好——这听来有些费解,但跑者大概明白这一点:跑久了,真的不用检查身体,一是身体会比不跑的时候好些,二是身体哪儿不好了,跑者比不跑者,大概要明白得早一些。
以及,跑步会让人变成一个唯物主义者,相信身体决定精神,而非反过来。

 
两年前秋天,我重开始跑步时,初次跑三公里,因为久不跑了,走走跑跑,足晃了半小时,此后四天,腿疼得上楼梯抬不动。跑了两个月后,已经可以配速6分30秒跑四公里了。那时自觉突飞猛进,于是格外图快:每天四公里的配速换成5分50秒。如此冲了两天,各色毛病仿佛洪太尉误走妖魔,全都附身了:右脚背,左足底,两个膝盖,后腰,一起疼了起来。吓到了,不敢跑了,边休息着,边寻思了。
 
大概那时起,意识到了件事:
跑步时,把身体当台机器使,是种心理手段:许多人跑着,都自我麻醉“我是台机器,我感觉不到痛苦,我就这么跑”;但人力有时而穷,人体还真不是机器——想要身体接近机器,也行,得考虑身体的反应。

所以得做些力量训练。跑步的人,大多会开始有拉伸的知识,也会加些无氧。我怕麻烦,无氧练习都在家里做,所以不像真训练的诸位那么周全,只是存心把自己的身体当机器:既然要跑,那么胸背腰腹臂腿,都得稍微强健些才是。

跟我许多好跑的朋友一样,抱了这么个想法:有些人是为了健康而跑,我们是为了跑而保持健康。
 
跑久了之后,你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有数。
比如,同样舒舒服服,、呼吸匀整地跑一公里,前天是5分20,昨天是5分40,今天就是6分钟,那今天的身体状况是不是有些问题?
同样是跑得心率上140了,昨天是一口气5分45的配速跑了两公里,今天是5分50的配速跑了一公里,那今天是不是有什么不对?
 
导致“跑不动”的原因有很多。前一天没睡好、前一天摄入酒精过度、起步太急了没跟对配速,诸如此类,自己跑的时候,都注意得到。
以前不运动的时候,我会相信心情决定一切:心情抑郁了,一下午都不动弹,容易累。
跑惯了之后,不太会相信心情了,反过来,会第一时间思考:跑不动或身体倦怠,是不是身体缺水?是不是坐姿不对导致的疲劳?疲劳反过来影响了心情?
 
所以说,跑步会让人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跑惯了,你很容易就明白,人的所谓意志,其实薄弱得很,极容易受身体状况的摆布。所谓情绪,乃是受身体状况左右的。是身体决定意志与情绪,而非情绪决定身体。
 
所以跑久了之后,许多习惯会变化。比如,会喜欢吃鱼与水果,喜欢吃新鲜食材,对浓甜调味料的爱会下降一些,以前爱喝的碳酸饮料,这时会觉得有些过度刺激,饮食上自然而然就清淡些了;当然,并不意味着跑步会让人变成一个节食主义者,相反,跑步大概让我敢吃了。
以前没跑步时,我看着一块牛肉,会心头暗想:我吃了这块,会不会有各色不良后果……现在则无所谓了:看到一块牛排,心里会很有把握地把它量化成跑步里程:
“没关系,吃吧,明天多跑一公里就好”。
 
跑惯步的人,懂得彼此观察跑姿。新手跑步,大多步履偏重,还没找到习惯的节奏和配速,跑到后程,跑姿会微垮;年轻健壮的熟练跑者,动作轻快有弹性,节奏匀称得让人心动;老练的上年纪跑者,动作干练,幅度不大,沉稳得不动声色;被医生叮嘱要出来跑的诸位,被重心带出大步幅来,且跑且喘;健身型跑者,步幅大,步步带弹力,双臂的幅度俨然“我就是精力旺盛,没什么好收力的”;保持身体健康型的跑者穿着素朴的运动装,一望而知是“我已经用7分钟配速跑了五公里”的那么坚定。到后来,甚至你在夏日街道上,看见谁走过,从他或她的小腿或步履上,都能看出对方是不是个跑步的——这种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跑者们自己的一点心理秘密。

当然,也更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
《马男波杰克》第二季结尾有段神启般的台词,不仅适用于跑步,也适用于其他:
'Every day it gets a little easier.
But you have to do it every day.
That's the hard part.
But it does get easi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